首页>检索页>当前

愿做深扎在高校沃土中的红色根系

——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一周年工作进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本报记者 林焕新 来源: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2018年5月,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6年来,辐射带动5.94万名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聚力攻坚。2024年7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持续引导广大师生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高位推动,党建联建传星火

  “双带头人”,是高校教师队伍中兼具党建带头人与学术带头人双重能力的骨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先锋力量——“强国行”专项行动应运启动。

  教育部党组统筹谋划、周密部署,审定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为专项行动高质量开展指明方向。

  线下,成立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国各片区工作推进;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起“党建引领、双带驱动、产教融合”新模式。

  线上,发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数据分析和宣传优势,分类别组建13个“强国行”工作群,建设风采展示平台,直观呈现各地各高校专项行动进展与成效。

  一年来,“强国行”团队高举信仰的旗帜,深入基层。

  山东大学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陈秀芳在中试基地建立“先锋攻关团队临时党支部”;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支部书记王海云与新疆国网、特变电工等龙头企业深度开展党建联建;武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徐东升创新构建与中交集团等13家单位的共建联学平台……

  一年来,在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推动支持下,各“强国行”团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街道、乡镇、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累计开展专题党课、理论宣讲等活动32774场,覆盖人次达540.2万,打造精品党课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754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落地生根。“强国行”团队以“头雁领航”之姿扎实践行“强国实践,双带有为”的时代要求,让党旗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最前线高高飘扬。

  立德树人,传道授业育英才

  “双带头人”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力量。

  一年来,“强国行”团队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优势,精准对接地方教育发展实际需求,为地方教育事业提供高水平服务与支持。

  “强国行”队伍以科学为纽带,搭建起连接高校与基础教育的桥梁。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党支部书记付志明赴各地中学宣传赓续红色基因,赴中东多国传播中国声音;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遗传育种系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连正兴在全国五省份开展科普宣讲、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活动数十次,覆盖人数上万人,努力推动“强国种子”落地生根;在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党支部书记周小元带领支部师生,给多所中小学举办科普活动100余场。

  “强国行”队伍,聚焦知识技术,为专业人才成长提供丰厚养料。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张文宏积极搭建感染专业党建共建网络,增设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临床研究基地(临平),建设“人民至上”的生命共同体……

  一年来,“强国行”团队累计开展技能培训、科普教育及捐助资助等活动43395场,覆盖6723.6万人次;组织教学研讨、课程建设与学科咨询等活动44200场,服务187.7万人次;培育形成特色鲜明、可持续的教育服务品牌5673个。

  科技赋能,“红色引擎”助发展

  一年来,“强国行”团队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红色引擎”。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教师党支部书记李伟和“强国行”队员们蹲在兴安盟机械林场苗圃基地的育苗床前,拨开土层露出红松嫁接苗的根系,眼里闪着光。他们所破解的“红松早产密码”——双根嫁接技术,使红松幼苗根系更稳固,生长态势更佳,不仅使林农收入翻番,更推动珍稀红松资源培育驶入“快车道”。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过程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贾凌云带领团队聚焦攻克“血液毒素精准识别与清除”技术壁垒,打破国外厂商垄断,累计救治患者超过35万例,努力践行守护人民生命健康重大使命;同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尹海龙深度参与上海水环境综合治理、海南“六水共治”等重大环境治理工程,为践行中国治水智慧与经验作出贡献;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徐挺牵头与常州市武进区政府共建武进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固体微结构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等3个重量级融通创新研发平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书记邓爱民在鄂豫皖革命老区等13个重点区域,为121个村定制旅游规划方案,为英山县等10个县级文旅局提供全链条智库支持,为云雾山等10余个5A景区提供科技帮扶……

  一年来,“强国行”团队累计与27946个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建立科技文化合作关系,提供科技文化指导服务48996次,协助解决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实际问题29958个,建设或升级各类产学研用合作平台10118个,成功推动13842个项目成果转化落地,涉及金额达641.6亿元。

  实践育人,扎实调研读中国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强国行”团队共同的心声。

  一年来,“强国行”团队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核心需求,融汇学生培养与教师教育目标,积极组织支部师生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研实践、志愿服务及就业见习等活动。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摩擦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解国新利用技术优势在北京冬奥会多个项目上助力我国健儿争金夺银,完成国家重大项目攻关,助推芯片抛光装备等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强国行”功能型党支部书记李继红牵头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建设全国首个“强国行”综合实践区,探索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良性循环的党建路径,为欠发达地区人才柔性引智开辟新思路;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党支部书记周斌珍坚持把组织生活开到生产实践一线,在“梦想号”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等实地考察中引领党员现场体悟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崔冬晖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设计中,巧妙融入蕴含美好寓意与中华智慧的传统纹样,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西南交通大学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书记赵春发聚焦轨道交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积极探索校内外一体化实践育人机制……

  一年来,“强国行”团队累计开展相关实践76318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3148篇,有效推动了校地互动与产学研用结合,为地方决策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

  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先行先试,打造系列区域化品牌活动和品牌项目——

  一体建设谱新篇。在深圳市坪山区,全国首个“强国行”地区专场活动成功启动,通过在大湾区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探索立足深圳,辐射港澳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大思政一体化育人路径。

  产教融合拓新路。在江苏省淮安市、常州市、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地,创新建立“赋能站”机制,积极推动高校党组织与地方产业链党组织对接,签署党建共建与产学研合作协议。

  服务发展添活力。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强国行”综合实践区聘任来自54所高校的61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担任市县长助理、行业顾问以及德育与科技副校长。

  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用行动写下誓言:我们愿做深扎在高校沃土中的红色根系,以党支部为纽带,培养栋梁之材。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6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