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学
“与其给大家一大堆学术建议,不如分享一些生活经验。”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程乐松在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以其独特的“生活哲学”走红网络。
程乐松的语言风趣幽默:“生活的根本任务在于找到属于你的、适当且愉快的生活方式。”他提醒学生,警惕陷入“校园生活的渣男状态”——物理性参与,精神性游离。
程乐松的观点充满温度:“如果学习哲学可以让一个人得到自信的笃定和笃定的自信,就是极为成功的。”他坦言自己直到成为老师的第六年才完全确立职业认同,鼓励学子不必为暂时的迷茫而焦虑。
程乐松的致辞,既无术语堆砌,又非居高临下的训诫,他的“金句”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到哲学这一“冷门学科”的魅力和价值:哲学不必是仰望星空的抽象思考,也可以是关注日常的具体实践,是让人更好地理解生活、认识自己的工具。
逆境追光
在清华大学新生开学讲座上,精密仪器系博士生庞众望的5分钟脱稿演讲,点燃了全场热情。
8年前,初入清华的庞众望也曾迷茫,但老师“人生如白纸,需要自己装点和描绘”的寄语,让他勇敢探索未知。从社会实践到科研攻关,他直面每一次挑战,将困难视为自我发现的契机。2022年起,他带领团队研发高精度测量仪器,400多个日夜在失败中循环,最终以清华人“永不言弃”的精神收获成功。
庞众望的坚韧,源于逆境的磨砺。父亲失语、母亲残障,他自幼照料家庭,捡废品、借学费,却始终以乐观拥抱生活。这份精神,让他在2017年以优异成绩叩开清华大门,并成为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
“清华足够大,愿你们探索无限可能。”庞众望的行动与寄语,让大家看到榜样的力量:命运或许设限,但勇气与坚持能突破一切桎梏。
火场英雄
近日,江苏宿迁一居民楼突发火灾,三名儿童被困,十岁姐姐袁湘君用学校学到的逃生知识,带着弟弟们冷静自救,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事发时,厨房杂物起火,浓烟瞬间弥漫房间。袁湘君闻到煳味后,立即让弟弟查看,发现火情后,她迅速回忆起学校消防演练的内容:“烟往上走,我们要低姿逃生。”她带着弟弟们跑到阳台,用湿衣服捂住口鼻,趴在窗边大声呼救。
孩子们的呼救声引来了三位热心市民。他们不顾危险,徒手攀爬至三楼阳台,默契配合,将三个孩子安全救出。消防员赶到后,火势被彻底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十岁的袁湘君,在危急时刻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冷静与智慧。这背后,是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的扎实成效,更是孩子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袁湘君的勇敢与市民的善举,共同谱写了一曲善良与勇气的生命赞歌。
(本期点评:胡若晗)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6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