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十百千”青年教师开展艺术素养音乐研修活动。 本版图片均由甘州区教育局提供
学生表演舞蹈“丝路明珠”。
“孩子从小喜欢唱歌,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合唱班后,变得更乐观了。”谈及孩子的变化,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小学四年级学生王涛的爷爷一脸笑容。原来,甘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暑期专门开设了“艺术课程超市”,有书画、掐丝、手工等10余个项目,志愿者教师轮流服务,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甘州区全面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构建起丰富多元的美育课程体系,引导生命走向真善美,唱响素质教育“主题曲”。
把握美好方向,引领生长之美
2024年8月的一天,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会议室内,气氛庄严而活泼,一场特别的教代会如期进行。研讨会议题直指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人”,大家一致认为,好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追寻真善美,为幸福成功人生奠基”。
为此,学校按照“普及与提高结合、学校与社会互动、校内与校外贯通”的工作思路,在课程、活动、环境中“让人的发展与中华美育精神相遇”。每天下午,“校园最美艺术社团”展示活动如火如荼。“学习腰鼓一年,我们身体更有力、更敏捷了。”七年级学生张星直言,美育带来了内在的自信和外在的阳光。
在全区范围内,美育浸润行动已全面铺开——
举办校长论坛,引导校长思想观念上“移风易俗”,靶向直指美育育人、向美而行的新路径。
推进绿色、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学校环境“改天换地”。学校美育设施更新换代,美术室、舞蹈室、书法教室等专用教室的配备率达到100%。
在配齐配好美育教师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平安校园,促进文化引领,营造润物细无声的美育环境……
与此同时,各级各类学校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着力完善美育课程,构建全方位、立体多维的美育课程体系,并按照“一校一品”建设,推动形成区域“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的“四位一体”协同美育新机制。
美育文化如何影响生命成长?在甘州区,不论是幼儿园,还是高中,不论是在农村学校,还是在城区校园,一楼一厅一主题,一廊一特色,浸润式美育校园文化氛围渗透在校园各个角落。
“我们努力让每一所学校有品位,为每一处景观赋予育人的元素,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每一棵树木花草都美不胜收,让学生发展始终与‘美’相伴相生,在美美与共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甘州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蔡青说。
创造美好课程,丰富生活之美
“剪纸打开了我童年快乐的窗口,看到一张张艺术品,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这是甘州区南关学校学生张雪在“我快乐的童年”征文中的真切感受。
“没有多元的美育课程,就没有生动活泼的成长轨道。”顺着这个理念,甘州区按照试点、研发、实践“三步走”方略,开发与构架起以艺术素养为核心的,由艺术类、体育类、劳动类、科技类等四大模块、15个系列90多种美育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碱滩镇中心小学把当地流行的群众活动——“社火”联系起来,开设社火社团,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如今,一批乡土美育课程“搬”进校园,牵引着幼小的生命走在美好的成长路上。
“我们依托少年宫成立了社火、跳绳、创意手工等社团,学生走班选课,提升了艺术素养。”花寨乡中心学校校长田丰金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现在每名学生都有艺术‘绝招’,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踩高跷。”
甘州区始终坚持美育“面向人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融为一体,构建常态化校园全员美育实践活动,着力推动班级、年级、校级三级美育成果展示。一件件精致的艺术作品,一场场美妙的歌舞表演,流淌着生命的自信和充盈。
在美育引领下,许多家长做义工,维持学生上下学安全;带孩子上街,捡拾垃圾……社区、家庭和学校德育无缝对接,合力打造无围墙的美育大课堂,传递生命之美。
马神庙街小学收到社区的一封表扬信:称赞张少华等学生是雷锋式的好少年。原来,张少华与同学组成“空巢老人牵手行”志愿者小分队,周末经常帮助“空巢老人”收拾房间、梳头、剪指甲……
锻造美好教师,引领生命之美
“慢慢唱,就这样,我伴奏,再来一次。”花寨乡中心学校的教师韦雪梅站在学员面前试唱《小河流水》时稍有腼腆,张掖二中音乐教师王金龙不断鼓励她再唱一遍。渐渐地,韦雪梅有了底气,随着伴奏唱起来……
这是甘州区“十百千”青年教师艺术素养音乐研修班上的一幕。针对美育教师不足现状,该区启动两轮“十百千”青年教师艺体素养提升培训计划,建立城区反哺农村机制——集中城区优质教师成立美育援教联盟,分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组建援教“三人行小组”,下沉农村学校“传经送宝”。
吕国贵是大成学校书法教师,同时兼甘州区首席书法工作坊坊主、美育援教联盟书法组组长。每周,他都要用一天时间,带着同伴开展美术学科“三人行”走教活动,“我们主要任务是走进课堂,指导农村兼专职教师书法教学,协助课后书法兴趣小组开展”。
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党寨中心学校教师吕慧就是其中一位,她还成立了全区首个“创意工作坊”,经常带学生们到田间地头,将随手采摘的野花野草变成插花作品,将一块块小石头涂上颜料,制作成富有特色的石头画……
几年间,甘州区培养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导师各30名,农村音乐、体育、美术种子教师各150名,使2000多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掌握一门体艺专业技能。目前,全区农村学校音体美课程开课率达100%,器乐进课堂达到100%,合唱进校园达到100%,每名学生学会3项以上技能。
“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蔡青说,全区对美育有独特理解,每一项美育改革和探索的行动都跟着一个指引,“那就是合力建筑美学大厦,成人之美、美美与共、与美同行,一起走向美好未来。”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23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