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重庆聚奎中学校推进教学智能体建设——

二十四小时在线的“思维教练”

发布时间:2025-09-27 作者:本报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涂莉莉 王咏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张老师!我想分享一下这个教学智能体的课堂数据!”重庆市聚奎中学校教师范莉钧抱着电脑,快步走进同事张渝江的办公室,屏幕上实时跳动的互动数据还留存着课堂的余温。她刚刚完成了学校定制教学智能体的试讲,急于分享一个特别的教学助手——名为“循循善诱”的AI助教,正让传统课堂焕发全新活力。

  尽管接触教学智能体时间不长,范莉钧已经感受到它带来的教学变化。“刚开始在讲台上运用教学智能体有压力。”她坦言。如今,教学智能体成了她贴身的“教研员”,“有了它,我每节课都能获得精准的数据反馈和改进建议,就像有一位AI导师在全程‘听课’,课堂也更加灵动高效。”范莉钧笑着说。

  令人欣喜的是,智能体同样深受学生欢迎。课堂上,有学生试探性地向智能体发问:“能直接告诉我答案吗?”AI并没有生硬拒绝,它耐心启发道:“虽然不能直接给答案,但我们可以沿着你已有的知识地图慢慢寻找解题路径。”在智能体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自主解出难题,还收获了一批“量身定制”的学习资源。

  聚奎中学在2023年底启动“生成式课堂”改革,努力让AI从“放映员”升级为“思维教练”。该校校长罗太亮形容道:“就像给每个知识点配了一位24小时在线的苏格拉底,用‘启发式提问’催生学生思维的火花。”

  怎样让AI更“懂”每个学科的教学?教师团队摸索出一套实用路径:用校本备课材料“喂养”智能体,不断贴合农村学校学情。例如,语文教师熊炯展示了他精心调校的“古诗智能体”——不仅能带学生穿越时空与李白对话,还会模仿教师的批改笔迹,在作文评语中悄悄藏入“知识彩蛋”,让学生眼前一亮。

  智能体的应用也正从课堂向育人全场景延伸。生物组开发出“校园植物智能体”,学生通过扫一扫,就能辨认花草、聆听科普;科创社团的“发明家智能体”,已协助学生拿下三项国家级竞赛奖。正如教育信息化专家在现场点评所言:“这些会思考的智能体,正在校园中编织一张覆盖‘教学—育人—发展’的立体智慧网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27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