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外国运动员体验汉字书法,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赛事组委会供图
鸥鸟翱翔,海韵悠长。9月28日,2025年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在“足球城”大连圆满落幕。在为期11天的赛程里,来自全球17个国家的24支高校足球劲旅齐聚于此,书写了一场青春激荡、友谊交融的绿茵盛宴。这场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成为各国青年交流互鉴、成长进步的国际桥梁。当终场哨声响起,跨越山海的青春共鸣仍在回荡,见证着十年来我国校园足球深耕的硕果。
1
赛场就是成长课堂
作为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的全球水平最高的世界大学生足球赛事,本届世界杯有24支球队参赛,其中男队16支,女队8支,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巴西等国的精英球队。
中国共派出4支队伍,分别是上届冠军北京师范大学女队、2024年亚洲大体联足球亚洲杯冠军上海体育大学女队、以东道主身份获得参赛资格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男队和外卡球队延边大学男队。4支队伍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中国体教融合的多元发展路径。
揭幕战上,上海体育大学女队迎战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女队,凭借流畅的配合与精准的进攻,最终以4∶0斩获开门红。
在11个比赛日里,62场激烈角逐在梭鱼湾足球场、大连足球青训基地等专业场地陆续展开。高水平的对决不仅展示了大学生足球的竞技水平,更彰显了体教融合的深远意义。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雷诺·艾德表示,“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不仅是诸多高校秉承的核心理念,也激励着青年在学术与体育两个领域中不断追求进步。这一理念与中国正在深入推进的体教融合改革不谋而合。
对北航男队新生张浩、于砚泽而言,这场赛事是一堂特殊的“开学典礼”。他们来自大连八中——一所刚在2023/2024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比赛中获得男子组冠军的学校。虽然因为参赛错过了新生军训,但却获得了代表国家出征的宝贵机会。
在男子小组赛比拼中,北航男队以1胜2负的战绩未能晋级。张浩、于砚泽也经历了大学生活的第一场“挫折教育”。面对失败,他们清醒看到了与国外强队在身体对抗和技术上的差距,更通过本次世界杯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他们表示,将以此为动力,继续刻苦训练,力争在未来的训练比赛及大学生涯中取得突破。“失败是成长的养分,学会正视失败,积蓄力量重新出发,对所有队员而言,本次比赛都是一次生动的成长课堂。”教练徐昆坦言。
2
跨越山海的青春共鸣
“中国已成为国际大体联最重要、最珍贵的合作伙伴。”雷诺·艾德的评价,源于中国对大学体育的长期投入。他表示,国际大体联愿以赛事为契机,支持大连举办更多高水平赛事,邀请大连高校参与国际大体联实施的“健康校园”项目,以体育凝聚青年力量。
文化交流的温度渗透在赛事每一个细节中。哥伦比亚桑坦德技术学院和智利天主教大学校足球队访问大连外国语大学,沉浸式体验汉字书法与活字印刷的千年韵味;延边大学男子足球队参观大连民族大学,两校师生在蹴球和陀螺等传统体育项目中互动交流。这些活动不仅让外国运动员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中国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
“太神奇了!”亲身体验活字印刷技艺后,桑坦德技术学院的丹内尔与同伴们连连惊叹。指尖触碰间,千年非遗的魅力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韵味。他们期待在赛事之余更多感受大连,感受中国。
非遗节目《诗画中国·狮武》展现中国传统诗画意境与舞狮技艺,京剧《戏韵风华》在唱念做打间尽显国粹艺术的独特魅力……赛事期间,“遇见大连 青春飞扬”高校文艺展演在大连足球青训基地精彩上演,当终场歌舞旋律响起,各国运动员情不自禁加入舞蹈行列,现场化作欢乐的海洋。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生周浔豪表示:“我们在张开双臂欢迎世界青年,友谊的种子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发芽生长。”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球员安东尼奥用刚学会的中文兴奋地说:“大连好,中国好。”他表示这段大连之旅无比珍贵,期待未来能再来。以足球为媒,以文化为桥,赛事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运动员们在比赛之余,走进大连的大街小巷,感受这座海滨城市的独特魅力。他们品尝当地美食,参观名胜古迹,与市民互动交流,真正实现“比赛一场,交友一方”的宗旨。
3
十年深耕校园足球焕新颜
本届世界杯上,中国大学生男足虽然未能出线,但女队的优异成绩,展示出我国大学生女子足球在该项目上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实力。截至2025年,我国已成功举办3届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并获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这些都是我国校园足球十年深耕丰硕成果的体现。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建设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万余所,预计年底将基本完成5万所特色学校建设目标。通过特色学校复核工作统计,经常参与足球班级联赛的学生人数已达1800万,校园足球覆盖面与参与度持续扩大。
在这场校园足球变革中,各地各校积极实践,涌现出许多优秀典型实践案例——济南市打破传统赛制束缚,创新推出“最美主场”和“周中主客场制”,形成“校校有队、周周有赛、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重庆珊瑚鲁能小学校立足“小场地”,做活“大文章”,建立“学练赛”一体化机制;而被誉为“足球黄埔”的大连东北路小学,则通过体教深度融合,培养出大批兼具球技与品格的优秀人才。
经过十年发展,校园足球已形成稳定的四级联赛体系。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作为龙头赛事,其竞技水平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在2023/2024赛季中,大连八中与济南历城二中分获男女组冠军,展现出校园足球普及与提高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区域性赛事如内蒙古“主席杯”等,通过科学的赛制设计,确保比赛公平性与观赏性并重。
校园足球最大的突破在于打通了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条龙”培养机制。截至目前,已有41所高校开设足球运动专业招收青少年足球人才,2025年招生人数达到2000多人。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2025年有96名青少年足球人才通过足球专业升入大学,青岛九中更有11人进入知名高校、4人签约职业球队。这些改革既为职业足球输送人才,也为足球人才守住了文化教育的底线,呈现了足球人才升学通道与职业发展通道上下贯通、横向融通的发展格局。
“让我们亲密挽着手,情谊永不相忘……”闭幕式上,中英双语演绎的《友谊地久天长》响彻场馆,将体育情谊升华为无国界的人类共鸣。这场跨越山海、文化交融的青春盛会,不仅定格为一座城市的体育记忆,更书写下世界青年携手向前的美好篇章。
正如雷诺·艾德所言:“中国已举办三届赛事,未来还会有下一届。”交流、协作、尊重的种子已在绿茵场播撒,必将在文明互鉴中茁壮成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30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