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椰城基础教育“一盘棋”——

让每所家门口的学校都闪光

发布时间:2025-10-10 作者:本报记者 张婷 武隽 通讯员 徐沐亚 来源:中国教育报

  清晨7点半,海口市琼山区云龙初级中学的实验室里,王兴禄老师正摆弄着他的“宝贝”——几件用废旧水瓶改造的物理教具,满心期待着当天能得到市里专家的指点。同一时刻,50公里外的秀英区西秀实验小学门口,谭曲校长早已站在晨光里,微笑着迎接每一个蹦蹦跳跳的孩子。两年前,当她从市属的港湾小学来到这所小学校时,还有村民私下议论:“这城里来的校长,是不是把我们这儿当试验田?”而如今,她的身影成了大伙儿眼中最踏实的“定心丸”。

  这两处寻常场景,藏着海口基础教育两年蝶变的密码。作为承载全省近三成义务教育学子的“教育重镇”,面对自贸港建设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海口打破市、区行政壁垒,以“全市统筹一盘棋”的魄力,将优质教育资源化作活水,淌进乡村校园、薄弱课堂,让“好学校在城中”的焦虑,渐渐变成“好学校在家门口”的安心。

  破局:

  最优质的资源下沉,

  让“好学校”搬到家门口

  “以前想让娃上好学校,得托关系、凑钱往市中心挤,我们农村家长只能干着急。”回忆起曾经的困境,琼山区三门坡镇家长李木棉(化名)心里满是无奈。而这一切的转折,始于2022年海口市打破市区壁垒,推行集团化办学。

  这一年,海口将20所市属优质中小学设为“集团总校”,每所总校都要“牵手”3—5所各区的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这不是简单的“挂牌联姻”,而是实打实的资源输送:总校必须派出执行校长和骨干教师“驻点”帮扶,市里还专门划拨专项资金,为薄弱校改善硬件、培训教师,让优质教育的种子真正在乡村土壤里扎根。

  校长谭曲便是这场“资源下沉”中的实践者。刚到西秀实验小学时,家长的不信任像一道无形的墙。为了打破隔阂,她几乎没在办公室待过完整的半天——要么钻进课堂听课,摸清教学短板;要么陪着孩子们玩耍,了解他们的兴趣。很快,美术社、合唱团、足球队等十多个社团相继成立,原本沉闷的校园一下子热闹起来。“第一次去参加社团活动,我家那个平时闷得像葫芦的娃,居然敢站在台上又唱又跳,开心得像个小麻雀!”一位家长笑着回忆,“那一刻我就知道,把娃送这儿选对了。”

  信任在时光里慢慢沉淀,变化也随之而来:西秀实验小学的学生数量从400人翻倍至800人,去年还捧回了海口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的奖牌。

  这样的温暖“逆袭”,在海口的城乡角落不断上演。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海联中学,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曾经的校园里,孩子们的眼神总带着几分怯懦。直到海南华侨中学的执行校长王利利来到这里,改变从最细微的日常开始——每天清晨,他都会站在校门口,帮孩子们整理歪斜的衣领,笑着说一句“早上好”;学校里建起了心理咨询室,篮球、绘画兴趣班陆续开课,孩子们的笑声渐渐多了起来。两年时光流转,海联中学的中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更珍贵的是,曾经怯懦的孩子们眼里有了光。

  如今,海口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已100%纳入集团化管理,30个教育集团各展所长,让优质资源的甘霖浸润每一所学校。今年中考、高考结束后,一组数据让人们看到了这场变革的力量:曾经尖子生扎堆市属名校的格局被打破,高分段学生散落各区多所学校。曾经“拿不出手”的薄弱校,成了家长口中“家门口的好学校”。

  海口市教育局副局长赵晖的话里满是感慨:“以前领导调研,我能拿得出手的学校就那么几所,心里总打鼓;现在随便推门进一所乡镇校,都有亮点能展示,心里踏实多了!”

  精准:

  定制帮扶“补短板”,

  为琼山教育“强筋骨”

  海口市下辖四区,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和美兰区。其中,琼山区建区最晚,因农村面积大、教育历史欠账多,长期是全市教育的“短板”——有的乡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连一场像样的教研活动都难组织;有的课堂上,“一支粉笔讲到底”仍是常态。

  “好政策不能‘一刀切’,得精准发力,把劲儿用在刀刃上。”近年来,海口为琼山区量身定制支持方案:市里的教研员、名师工作室成员直接下沉到最薄弱的学校,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像“医生问诊”一样,为每所学校找出“病灶”、开出“药方”。

  云龙初级中学的改变,就始于这样一次“精准把脉”。市物理名师杨建涛第一次来校听课时,发现老教师讲课还是“满堂灌”,孩子们的注意力时不时飘向窗外。杨建涛没有当场指出问题,第二次再来时,他和工作室的成员们带来了一堂“融创”物理课——以飞行器引入新课,带领学生开展航空母舰着舰积分赛、无人机试飞实验,屏幕上生动的动画、实时变化的飞机轨迹,让孩子们的眼睛瞪得溜圆。

  课后,那位老教师主动走到杨建涛身边:“杨老师,实验设计太有趣了,您教教我怎么操作?”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变”,教师们的心态转变,成了琼山教育进步的第一步。

  海口市研训院的监测督导机制,恰是琼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导航仪”——它跳出“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模式,将监测触角延伸至学生成长的全领域:从心理健康、德育劳动到艺术体育。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深度剖析,琼山区哪些学校属于薄弱校、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帮扶,都能清晰呈现。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2025学年,琼山区C、D等学生比例加权平均差值为-0.03,区域内教育差距正持续缩小。“过去办学多靠经验判断,心里总没底;现在有了监测报告当‘指南针’,学校提质增效的每一步都走得更扎实!”云龙初级中学校长方志国说。

  除了“请进来”,海口市还为琼山区教师搭建了“走出去”的平台。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琼山区的骨干校长被纳入“椰城强师”计划,分批前往杭州、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跟岗学习。琼山区东门第一小学的陈静从杭州回来时,行李箱里没装特产,却塞满了几大本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和上百张校园照片。

  在回校后的分享会上,她拿出照片:不起眼的连廊改成了书吧,孩子们下课就能随手拿书读;学生自主管理的校园广播站,连播报时间都是孩子们自己安排。她的声音里满是触动:“我们和先进地区的差距,不仅在硬件,更在理念——教育要创造无数个让平凡孩子闪光的机会。”

  2022年至今,海口市对琼山区开展各类帮扶活动300余次,万余名教师从中受益,31所薄弱校的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一大批教育后备干部也在实践中成长起来。

  今年8月,一场特殊的“琼山教育专题会”在海口市教育局召开。市局领导班子拿出厚厚一叠调研报告,当着琼山区委书记、区长的面,逐条剖析教育短板,逐项敲定解决方案。“市局对我们的帮助是真心实意的,我们有需求,他们马上就有回应,这份踏实感,让我们更有干劲了。”琼山区教育局局长陈磊的话,道出了市县协同、共促教育发展的温度。

  提质:

  从“有学上”到“学出彩”,

  孩子眼里有星光

  教育均衡的终极目标,从不是让所有学校变成“一个模样”,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您看,这个火山微缩景观是我们小组一起做的!火山口的岩层用黏土分层,喷发效果靠小苏打和醋就能实现。”在五源河学校的展厅里,五年级学生赵子乐正自信地给来访者当“小导游”。谁能想到,以前的他上课总提不起精神,直到学校开设了地质社团,他迷上了家门口的火山口,从此像变了个人——不仅主动查阅地质书籍,还拉着爸妈去火山口实地观察。

  这正是海口基础教育从“育分”向“育人”转变的生动写照。近两年来,海口市着力搭建“五育融合”平台,制定了“月月有赛事、周周有颁奖”的活动清单:青椰体育节上,孩子们在体育馆里挥洒汗水;艺术节里,乡村娃的歌声传遍海南省歌舞剧院;科创节中,废旧材料做成的机器人赢得阵阵掌声;读书节时,课本剧展演让经典故事“活”了起来……

  数据显示,海口市一年有各类活动300多项,参与师生超过30万人次。这些活动让普通学校和乡村孩子也能站上舞台中央,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亮点。

  今年5月,海口市首届中小学生劳动节暨劳动技能大赛热闹开赛,936名选手从全市各校脱颖而出。在烹饪比赛现场,琼山区红旗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梓涵正专注地制作海南粉——泡粉、调卤、加配料,动作娴熟得像个小厨师。“能代表学校来市里比赛,我特别开心!”她捧着自己做的海南粉,眼里满是骄傲。

  在读书节的带动下,秀英区长滨小学以“读高雅书、做高尚人”为理念,各类阅读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四年级学生林晓雅扮演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为了演好角色,她主动找来《西游记》原著阅读,看完后还缠着老师讨论:“孙悟空除了打妖怪,还有哪些故事?”阅读的种子就这样在她心里发了芽。

  更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的眼界宽了,梦想也飞得更远了。海景学校的琼剧社团,从最初的“冷门”变成如今的“热门”,孩子们带着琼剧表演走进澳门,让传统文化在少年心中扎根;椰博小学的帆船队里,一群从未接触过帆船帆板运动的孩子,如今能熟练地驾船在海面航行;通过视频连线,长流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和香港的小伙伴分享火山口探险的故事,两地少年的笑声在屏幕两端交汇。

  “现在娃娃们放学回家,聊的不是打游戏,而是琼剧怎么唱、帆船怎么开、实验怎么做,想法多着呢!我们过去常说的‘读不好书就回来打鱼’,现在彻底没人提了。”在海边生活了一辈子的王广茂爷爷,说起孩子们的变化,语气里满是欣慰。

  去年年底的椰城教育年会上,教育专家们纷纷为海口教育的变化点赞。海口市教育局局长赵金玲在会上坚定地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所普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出彩,让海口教育成为匹配自贸港发展的高品质教育!”

  夜幕降临,学校的灯光依旧明亮,王兴禄老师调试着改进后的教具,谭曲校长收到了家长“孩子说今天最开心”的消息。海口教育“一盘棋”的每一步,都在为自贸港的未来,点亮更多星光。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0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