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正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聚焦“一体两翼五重点”和“十一项重点改革工作任务”以及江西省《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培育新质人才的关键落点,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三链”融合 激活产教协同新动能
走进学校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精准作业,多轴加工中心高速运转,学生们正围绕新能源汽车电池盒模具项目展开研讨……这是学校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现场工程师学院日常教学场景。学校以现场工程师培养为突破口,正在探索产教融合全新路径。
为紧密对接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学校高位谋划,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现场工程师学院“生态圈”。依托南昌市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整合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专业资源,联合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数智制造现场工程师学院。聚焦装备制造产业链“智能化、数字化”关键环节,依托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重点专业群,与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学院,与江西洪都商用飞机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航空装备数字化制造现场工程师学院,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学校依托重点参与建设的南昌市光电产业产教联合体(成功获评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持续搭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学校承担省部级纵向课题29项。学校科创中心与海尔、格力等企业合作研发新型制冷加湿设备,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建立共研平台。模具表面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产品已销往全国50余家企业,“服务版图”不断扩大。
内涵发展 锻造服务发展“硬实力”
在“双高计划”引领下,学校以“揭榜挂帅”“挂图作战”等方式,持续聚焦“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师资、金基地”“五金”建设。
面对产业升级新形势,学校主动优化专业布局。2025年,学校停招市场需求不高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专业,新增飞行器维修技术、智能机电技术等3个前沿专业,推动专业大类逐步聚焦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5个核心领域。课程建设结出硕果,国家级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成功立项。
实训基地与教材建设协同发力。整合“政校企所”资源,建设高质量实训基地;依托省级电子信息产业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打造集教学实训、技术研发、人才孵化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对标国规教材标准,将企业真实案例、工艺流程深度融入教材。借力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校校合作”,积极拓展国内外优质资源,推动学校内涵建设。
多维评价 锚定人才培养“航向标”
2025年3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单招专业技能测试在学校展开。510名考生在装备制造等四大类专业测试中,经历“专业知识+综合技能+创新思维”三维度检验。这仅是学校评价体系创新的起点。未来,学校将依托数字化技术创新考核模式,搭建职业能力测试智慧平台,基于数据分析为考生职业能力生成精准画像,为后续“分类培养、精准录取”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改革与思政育人同向而行。学校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优势,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确保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地落实,打造红色研学实践基地,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为技术技能人才夯实精神根基。
在江西加快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征程上,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以产教融合深耕新质生产力沃土。从现场工程师学院的敏捷响应到“五金”建设的深层筑基,再到多维评价的精准导航,学校正奋力促进教育和产业协同发展,为打造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共生共荣的未来图景贡献力量。
(黄川)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3日 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