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各高校师生积极参与“我和祖国共成长”网络主题活动——

立报国强国大志向 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发布时间:2025-10-13 作者:本报记者 张赟芳 来源:中国教育报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秋高气爽,层林尽染,高校师生在校园里纵情歌唱。一曲《在太行山上》仿佛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将师生们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缅怀着、纪念着,用旋律表达着对革命英雄的敬仰。

  作为“我和祖国共成长”网络主题活动的一部分,“抗战歌曲传唱”百校云端合唱视频一上线,就收获了大量转发和点赞。此外,“我和祖国共成长”网络主题活动还包括“向国旗敬礼”升旗仪式云端展示、“青春闪耀祖国大地”网络打卡互动等子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我和祖国共成长”主题活动全网相关话题阅读总量达4.7亿次,相关视频播放总量超10亿次,传播总量突破15亿次。

  一场思想的洗礼

  “此次《松花江上》视频录制,是一堂直抵人心的生动思政课。当歌词在耳畔回响,往昔的痛楚与今日‘科技自立、强国担当’的使命形成强烈碰撞。”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系第一党支部书记王殊说。

  在此次“我和祖国共成长”网络主题活动中,《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歌曲在高校师生中接力传唱,以歌声追忆烽火岁月,让广大师生经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北京理工大学团委组织宣传部部长王雪说:“百校云端合唱通过歌声联结历史与现实,引导青年们在铭记中传承、在缅怀中立志,进一步坚定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内涵。”

  “当我们在和平年代重温此曲,高铁穿梭于昔日的烽火大地,粮仓矗立在曾经的焦土之上,歌曲成为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让盛世的安宁更显珍贵。”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离退休老师、教授邱秀华说。

  对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博士生亓佳宁而言,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仅是一堂艺术实践课,更是一堂意义深远的历史课和思政课;不仅让自己深刻理解了那段峥嵘岁月,更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23级本科生、大学生合唱团学生负责人骆韵巧表示:“当《保卫黄河》激昂的旋律响起,我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感染力,更在音符中触摸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迸发的不屈与坚韧。这是一次青春与烽火岁月的深情对望,激励我们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一次动能的充电

  当歌曲中浸润的红色精神在心中激荡;当国旗高高飘扬,泪水打湿眼眶;当师生们在国庆期间齐聚打卡点,争相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我和祖国共成长”网络主题活动对师生而言,不仅是思想的洗礼,更是将感动化作动力,在当下奋起直追的契机。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辅导员李阿媛告诉记者:“作为辅导员,我亲眼见证了同学们在训练后发生的积极变化。重返课堂时,他们不仅在专业学习中展现出更敏捷的思维,在语言表达上也更加自信、从容。这次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激发了青年大学生的潜能,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也为音乐专业大思政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宝贵的思路。”

  西南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孙建永谈起学院工作,言语间满是感动。他介绍,团队以“数学技术”为核心,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以有组织的科研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很多青年教师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建功立业,争做重大成果的创造者、矢志科技报国的奉献者、崇高师德师风的引领者、爱国奋斗精神的践行者。

  东北大学T-DT机器人创新团队队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智能专业学生张荣凯说:“我从大一便加入了T-DT机器人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的路上,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会一帆风顺。一年365天,我和队友们有300多天都在机器人实验室里并肩度过,赛场上的每一次稳定发挥,都源自上千次调试。我将铭记昨天的坎坷,用今天的奋斗,创造明天的辉煌。”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2022级本科生侯尤雯在观看《向国旗敬礼》视频后深有感触:“迎风飘扬的国旗,是青春鲜亮的底色;整齐划一的口号,是青年诚挚的心声,目睹百所高校同升五星红旗的庄严场景,我感到无比光荣,更深切体会到‘和祖国共成长’这个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2024级本科生闫家瑛与学校石光音乐工作室的成员们一起用歌声向伟大的党致敬。她表示,在与先辈们的对话中感悟民族复兴的艰辛和伟大,在历史的回响中感受个人与祖国同频共振的脉搏,个人理想和家国情怀得到交融升华。

  一份立志报国的宣言

  当前,“我和祖国共成长”网络主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师生用激昂的语言和饱满的热情表达着自己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的宣言。

  中央音乐学院团委副书记王茜表示,这次活动让自己更清晰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应始终扎根家国土壤,引导学生以专业所长讲好中国故事,让红色旋律成为滋养青年心灵、激发报国之志的精神养分。

  北京科技大学未来城市学院辅导员丘煜明说:“作为青年教师,我将厚植钢铁情怀,淬炼钢铁内核,持续深入学习,练好‘看家本领’,做青年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做青年健康生活的‘知心人’。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紧密交织,未来我将继续与青年一道同路同行,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程亚龙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计划:“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将通过链接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加强学生个性化关怀,做学生成长的‘心灵母港’,并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解决‘卡脖子’难题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浙江大学国旗仪仗队队长、经济学院研究生陆荪桐表示:“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是伟大征程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和建设者。我将以知识践行本领,用实践砥砺奋进,把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干到实处,践行万家灯火最真切的期盼。”

  北京理工大学特立书院本科生吴天强坚定地说:“我将把参与活动的经历化作继续奋斗的动力,筑牢军工魂,争做领军人,守护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未来用知识和技术在数字世界里筑起新的长城。”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3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