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县中振兴作为办强办优基础教育的大事来抓,扩大县中教育资源,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10月14日,全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现场推进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部署,加快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落实落地。
加速推进县中振兴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县中振兴的关键,又该如何落实?
深刻认识县中振兴的战略意义
投入484亿元,新建学校508所,新增学位149万个……“十四五”以来,国家通过实施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高中办学条件改善项目、县中托管帮扶工程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县中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县中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成绩,令人鼓舞。但在亮眼数字面前,与会人员保持清醒认知。
“我们深知,虽然本地县域高中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成效,但对标县中振兴行动计划任务要求,还存在一些弱项和短板,比如资源建设任务依然繁重,综合高中建设面临挑战等。”
“我省县中振兴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与国家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差距,发展水平还不够均衡,满足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渡峰还存在压力。”
交流中,发言代表坚持问题导向,不讲空话,多讲问题和建议,诚恳剖析本地县中振兴面临的瓶颈、难题。
面对困境,唯有奋发进取,不断突围。
“要深刻认识县中振兴在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重大使命,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会全面分析县中振兴的战略意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县中,犹如乡村教育的“灯塔”、县域教育的“龙头”,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关键枢纽点,直接影响着整个县域基础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县中占全国高中的“半壁江山”。“县中不强,教育难强;县中不兴,县域难兴。”“县中振兴关乎教育的公平底线与温度。”“县中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推进会上,与会人员充分交流讨论,凝聚起对县中振兴的深刻共识。
抓住县中振兴的关键要点
面对《计划》提出的5项主要任务、八大行动、24条具体举措,各地该如何抓住要点,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全面改革提质?
推进会就加强政府统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普融通、加强评价改革等四方面予以详细部署。
这四方面,可谓是当前落实《计划》的关键要素。
以加强政府统筹为例。《计划》发给各省级人民政府,其主要考量,就是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资源调配作用。同时,随着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在向县城及以上集中,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必须加快改革。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中振兴发展,主动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资源建设的实施意见》,连续7年将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江苏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省县域优质高中达216所、占比91.53%,县域普通高中优质资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再如加强职普融通。从已有实践来看,各地通过举办综合高中、完善职教高考制度,使不同发展潜质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的教育。当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达到87所,中职专科本科贯通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专升本规模约99万人。更多中职学生在更高技能水平上提升,拓展了未来职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区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高技能人才。
“各地要通过抓住关键,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全面改革提质。”教育部基教司有关负责人说。
驱动县中振兴的内涵发展
“办学理念变革相对滞后,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重制约县中健康发展。”
交流发言中,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张志勇教授的报告,引发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加强评价改革,持续深化中考招生改革,扭转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考核教师的片面做法。”推进会对此作出明确要求。
扭转单纯考核评价、解决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推进会释放的一系列信号清晰强烈:县中振兴必须树立全新教育观念,突出内涵发展。
比如师资队伍方面。当前,县中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学科结构上,科技、音体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不足;在能力结构上,只适应单纯知识讲授、单一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素质亟须加速重构。
推进会指出,要改革完善培养培训体系,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加快破解教师学科结构、能力结构矛盾。
“十四五”以来,安徽省肥西县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教育数字化为核心引擎,探索县中振兴新路径。“师资活力有效激发,专业化逐步增强,90%以上教师精通智慧课堂设备,80%教师利用数据精准教学。在合肥市高中教师创新教学大赛中,我县获奖人数再创新高。”肥西县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为县中内涵发展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
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牢牢抓住上海交通大学的托管帮扶机遇。“上海交通大学给我们注入新的教育发展理念,指导学校不单纯追求成绩,指导教学方法创新,引入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实践能力。新教育理念,如源头活水,使定安中学的教育生态生机勃勃。”定安中学有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强支撑,提高县中振兴的自身动能;强治理,优化县中振兴的生态环境。随着《计划》的深入加速实施,县中振兴的美好蓝图必将加速变成当地群众可感可及的美好现实。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6日 第0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