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在“六要”指导下,面对多元文化交织、新旧教学理念动态博弈、数字技术重塑课堂等现状,着力培养具有“使命责任、思维品质、专业素养、向心聚力、育人格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用专项培养厚植使命责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但在思政教学一线,少数思政课教师以成绩为单一目标,缺乏对育人责任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对此,学校在教师队伍常规培养的基础上,出台了思政课教师专项培养计划,把思政课教师纳入德育、学生心理发展等工作中,组织教师参加全市廉洁文化课大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等活动,以此加强教师们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教师收获价值感。
用先进理念淬炼思维品质
针对课堂中教师讲授过多、学生参与不足、问题设置浅显等问题,学校提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干”的“五为主”高效课堂教学理念。
为使该理念深入人心,学校邀请教务处主任为思政课教师开设讲座,阐述理念内涵;邀请省内各地市的政治教研员深入剖析“一核四层四翼”新高考评价体系;让每一名思政课教师写感悟、谈心得;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为指导,制定各类课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安排骨干教师进行公开课示范指导等。
用特色教研提升专业素养
针对教研中存在的目标模糊、参与度低、成果难落地等问题,我们在常规教研中,立足学情,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特色教研活动——政治原创命题说题比赛。
在今年的比赛中,参赛教师以AI(人工智能)侵权案例创设情境,命制相关试题;参赛教师阐释命题思路后,其他教师对试题提出优化建议。这种“以赛促研”的方式,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用优良传统凝聚向心力
当前,高中思政课面临数字工具应用变革、学生需求多样化等挑战。近年来,学校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青年教师占比、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学校青蓝工程的引领下,政治教研组发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老教师主动与青年教师展开日常座谈,讲述自己的思政人生趣事;骨干教师制定“一对一”培养方案,与青年教师同频备课,逐字指导修改教学设计,手把手示范教学,帮助青年教师打好基本功;青年教师也不甘平凡,主动求知,创新方法,将前沿的学术思想、创新的教学设计传递给老教师,为老教师开设办公软件使用、微视频制作、AI教学工具使用等主题“小课堂”。政治教研组30余名教师上下齐心、同频共振,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学校积极推进“全域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首先,推进“全员思政”,打破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单一性,把各门课程、各科教师、工作人员、社会人士等纳入思政育人格局中。例如,学校在端午节开展了劳动实践课,让学生走进食堂后厨,教师讲端午习俗,食堂工作人员传授包粽子技巧,学生体验劳动快乐,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内核;依托家委会和校友会,定期邀请各界人士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开展法学讲堂、红色故事专题讲座等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其次,在以校园为思政育人主阵地的基础上,依托地域文化遗址和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思政研学、国防教育研学等教育活动。例如,在每年的“循千年文脉、铸时代新人”活动中,出发前,各班历史、地理教师为学生们专门开课,讲解莒国历史文化和地域风貌;过程中,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员给学生们讲述文物背后的人物故事和价值;返校后,思政课教师组织开展感悟交流专题活动,学生们通过演讲、绘画、摄影等多种形式回顾活动过程,交流收获体会。
这些活动开拓了思政课教学情境,有效拓展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视野。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本文系山东省日照市社会科学专项研究课题“大思政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策略研究”[ZX2025339]阶段性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6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