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小女孩C,白天频繁小便失禁,半夜惊醒后因害怕而大哭,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控制不住情绪发火。C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就遭受过丈夫的家庭暴力。C出生后,父亲持续在她面前辱骂母亲——这是日本学者友田明美在其著作《停止不恰当的教育》(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中所举的一个案例。研究表明,语言暴力会对儿童的发育造成巨大的影响。即使不是针对儿童本身的语言暴力,仅仅目睹也会促使其身体分泌压力激素,阻碍脑神经发育。
友田明美是一名儿童心理发育研究专家,长期致力于儿童发育学、儿童精神神经学及社会融合脑科学的研究。《停止不恰当的教育》基于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从脑发育的视角,揭示了父母或亲人在儿童养育中的不当行为对儿童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造成的深远影响,并提出了科学养育的指导方法。全书共六章,从不当对待的定义、脑科学机制到如何摆脱不当对待,系统性地探讨了儿童养育中的关键问题。
作者用“不当对待”来表述成年人对处于弱势一方的儿童做出的不恰当行为。不当对待并非仅限于极端的虐待行为,它可能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许多父母在“教育”的名义下,无意中对孩子施加了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例如,言语上的否定、讽刺、辱骂、威胁,对儿童长时间的漠视,发生在儿童眼前的父母的激烈争吵,乃至父母之间长时间的冷战等。有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有些行为看似与儿童本身无关,有些行为完全出于管教的目的,却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深远影响。从这个角度看,为人父母者或多或少可能都有过不当对待的行为,不当对待离我们并不远。
不当对待达到“虐待”程度时,对儿童的伤害已达成普遍共识,这样的行为甚至已经触犯法律。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那些常见但其危害很可能被忽视的不当对待。
体罚,一些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之道。体罚的本意是让孩子通过身体记忆的方式区别行为的好坏,从而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虽然罚站、罚跪、轻微的鞭打等体罚一般来说不会对身体带来实质性伤害,但体罚不仅仅是造成身体上的疼痛,还会让孩子感到极度的恐惧和屈辱。研究表明,曾遭受过严重体罚的对象与对照组相比,其大脑前额叶皮质中用于调控情绪、思考,与行动控制力相关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容量平均缩小19.1%,与专注力、决策以及共情相关的前扣带皮质缩小了16.9%。这些部位的损伤将导致心理障碍或引发重复性犯罪的行为障碍等问题。正因为体罚对孩子的伤害如此之大,作者认为体罚有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在养育中坚决摒弃。
忽视,让低龄孩子长时间独处或缺乏亲子间的亲密互动,都属于忽视行为。“手机育儿”就是典型的忽视。根据日本内阁府2017年一项关于低龄儿童对互联网设备的使用情况报告,3岁儿童中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儿童占比为47.5%,而9岁儿童中使用这些设备的儿童占比高达89.9%。走到任何一个公共场所,父母孩子各自玩手机的场景都非个别现象。忽视,会导致孩子左脑视觉皮质容量减少,大脑中纹状体难以活跃,难以从日常的事务中感受到快乐,引发依恋障碍。研究表明,有依恋障碍的儿童容易较早出现药物或酒精依赖问题。正常的依恋关系能使儿童获得向外界探索的力量,有了被爱的自信和安全感,儿童的心理才能健康成长。
语言暴力,贬低、否定、辱骂孩子的话语,将孩子与别人家孩子过度对比,等等,都属于心理、精神上的不当对待。语言暴力会使听觉皮质过度发育,导致神经突触杂乱生长,增加心因性耳聋的风险,引发情绪问题,甚至恐惧与人正常交往。研究还表明,来自父母双方的语言暴力要大于仅其中一方带来的影响,语言暴力的程度和频次越高,对脑部产生的影响越大。语言暴力是最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精神虐待,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警惕,否定、贬低孩子的语言不是教育,得到亲人的肯定和充满爱意的期待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动力源。
目睹家庭暴力。儿时目睹家庭暴力的人,长大后枕叶视觉皮质中的舌回比普通人小6.1%左右,视觉皮质的血流量增加8.1%左右,这是该部位过度敏感、过度活跃的表现。从舌回萎缩幅度看,目睹身体暴力导致舌回萎缩3%左右,而目睹语言暴力导致舌回萎缩20%左右。即使孩子并非直接受害者,家庭暴力也会对其心理和大脑发育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语言暴力的影响更为深远。正因为目睹家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如此巨大,作者认为假使一个父亲是家庭暴力中的施害者,即便这个父亲平时对孩子是温柔关爱的,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大脑的发育有不同的敏感期,因此不当对待对大脑的伤害与年龄有关。例如,海马体的敏感期为3—5岁,胼胝体为9—10岁,前额叶皮质为14—16岁。在这些敏感期,脑部如果受到压力,损伤会更加严重。
摆脱不当对待的养育陷阱,应该提高对不当对待的认识,提高科学养育能力和水平。为人父母者需要时刻警惕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得当,要建立起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遭遇各种难题和困境是难以避免的,当父母感到无力时,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
《停止不恰当的教育》不仅揭示了不当对待对儿童成长的危害,还为父母提供了科学养育的指导。它提醒我们,爱孩子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条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情感健康和精神生长。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成长环境。
(作者系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22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