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核心主张。为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持续构建“知行合一、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圆”体系。
思政课堂,小故事彰显大道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秉持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工作目标,以大学生讲故事为主要抓手,通过“故事入手—问题贯穿—理论探究—价值内化”闭环设计,全力构建“故事启思,问题悟理”教学范式。一是全课程覆盖。针对不同思政课需求,设计不同的讲故事方式,比如阅读经典—讲故事、社会调研—讲故事、身边案例—讲故事、查阅资料—讲故事,让现实故事与理论教学深度融合。二是学生全员参与。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以每名学生全过程参与为底线,让学生由被动倾听者转变为“编讲故事—体悟原理—身体力行”的教学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三是全方位谋划。教师作为设计者,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学重点—故事设计—学生关切—点评深化”闭环设计,强化问题链教学设计,让课堂由教师主讲转变为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为使大学生讲故事充分发挥育人效果,高校要进行评价改革,推行全过程评价,以“教师评分+学生互评”结构化的平时成绩引导学生学在平时。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必须保障教师有时间、有精力谋划和准备实践课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待遇以保障教师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思政,小改革激活大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旨在让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深入挖掘各学科、各专业、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一是要科学构建目标体系。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目标,努力做到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方位融合。二是要科学构建教学体系。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计划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的重要内容,贯穿课堂讲授、教学研讨、实验实训和考核评价各环节。三是要科学构建工作体系。成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配合联动、二级学院落实推进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常态化提升机制、思政课教师指导课程思政机制、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和集体督导机制等。
养成教育,小习惯蕴含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习惯的重要性,殷殷嘱托广大青少年养成劳动习惯,读书、锻炼习惯,热爱自然和环保习惯,等等。这启示我们,要在教育中重视学生习惯养成,让他们具备文明公民的素养,拥有优雅、高尚的品格,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风貌。
大学教育要在养成教育中,持续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对大学生来说,完美人格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国旗下的演讲活动、充满活力的健身活动、以文化人的育人行动、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让学生心中有敬、眼中有光,身体健康、活力四射。同时,还要设计好学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接触社会、关注民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更加自觉地磨砺自己,养成高尚、丰富的精神世界,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学生社区,小阵地架起大桥梁。“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载体,高校应积极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体系。一是要科学谋划育人空间。因地制宜地在学生集中区域设置学生事务综合服务大厅,在学生公寓设置辅导员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学生活动多功能室,配备书架图书和生活设施等,为学生开辟“第三空间”。二是要不断完善育人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学院党委包联公寓楼机制,构建“学院党委—公寓党支部—楼层党小组”组织体系,让党建成为社区育人的红色引擎。三是要持续丰富育人内涵。建立健全校领导下午茶、部处干部接待日等与学生常态化交流互动机制,辅导员全时保障入驻机制,选聘后勤人员为生活导师,推进学生学业导师进社区,常态化引入心理服务、科研训练、生涯规划、社团指导和就业创业指导等专业力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行走思政,小教室连着大社会。秉持走读乡土中国、感悟思想伟力的教育理念,以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机制为抓手,让思政教育从理论灌输转向实践浸润,从课堂内延伸到天地间,为学生成长源源不断地注入养料资源。一是协同发力,强化组织保障。出台“行走的思政课”实施方案,构建“党委统筹—部门协同—学院落实”联动机制,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和方式,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育人制度体系。二是科学谋划,拓展实践路线。全面梳理高校所处区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整合多条研学线路;依托全国各地思政教育基地,组织学生深入开展“思源行”假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坚持从新生开始,分年级、分内容地组织全员参与学习研修,让学生在实践中触摸中国之治的温度、感受人间烟火的分量。三是成果转化,知情意行统一。建立健全“实践—创作—展示—考核”闭环机制,鼓励学生以实践报告、心得体会和短视频等形式呈现实践成果,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努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本文系2025年度山西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协同育人思政教育体系构建”[ZB1505]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23日 第0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