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效应是由美国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提出来的。他将企业的发展比作推动一个沉重的飞轮,刚开始需要耗费巨大的努力,但当它达到一定速度后,只需要少量的推力,飞轮便会保持快速旋转。这一概念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用来解释事物在初始阶段需要大量投入和努力,一旦突破临界点,就会形成自我驱动的良性循环。
飞轮效应对学校管理者的核心启示是,学校管理需要聚焦长期价值,通过在关键领域集中资源突破启动阻力,通过耐心培育形成正向循环,最终让学校发展从管理者推动转向系统自驱。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学校管理者需要明确学校发展的核心目标,比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将这些目标作为推动飞轮转动的核心动力源。接着,要围绕核心目标梳理关键的支撑要素,像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研机制、搭建教师培训平台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到这些关键要素上,逐一攻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障碍。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不急于求成,因为飞轮的启动阶段往往是艰难且漫长的,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挑战,比如,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适应缓慢、课程改革初期效果不明显等。此时,学校管理者不能因短期看不到显著成果就动摇方向或分散资源,而应持续关注关键要素的落实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以解决具体问题。同时,要通过阶段性成果的总结与反馈,为师生注入信心,形成一系列的正向反馈。
当这些关键支撑要素形成合力并逐步落地时,学校发展的飞轮就会突破临界点,进入飞速运转阶段。比如,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会直接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学生的进步又会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工作积极性,这些正向反馈会像不断添加到飞轮上的动力,让飞轮转动得越来越顺畅。当达到一定的速度和惯性后,即使学校管理者减少直接干预,学校内部的各个系统也能自主地协同运转,整所学校就进入了自我驱动、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
(本报记者于珍整理)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31日 第0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