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的阳光。资料图片
区域简况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辖1个区、9个县,常住人口671.1万。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40所,教育人口170.12万,其中在校生157.27万,教职工12.85万。
“赶上好时候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市实验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日前,在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开源校区门口,一群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回想起曾经的“求学之路”,总有唠不完的嗑儿。而这,正是驻马店市近年来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的生动注脚。
这场以“破解教育资源不均、实现优质均衡”为核心的改革,正让“上好学”从中心城区的优势变为全市孩子的共同福祉。“2019年,我市启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以名校带动、集团联动、结对推动的形式,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改革。”随着驻马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世杰的介绍,驻马店市推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改革画卷正徐徐铺展——
一场回应民生期待的突围
早些年,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曾面临“城镇挤、乡村弱”的双重困境:中心城区名校班额超60人,家长为“抢学位”凌晨排队报名;而农村学校因师资流失、设施陈旧,学生大量流失。更严峻的是,城镇化加速带来的人口涌入,“择校热”衍生出交通拥堵、教育焦虑等社会问题。
驻马店市于2018年开始谋划集团化办学改革,提出“以名校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改革思路。2019年,该市正式启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2021年,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将“基础教育提质升级五年攻坚行动”列为经济发展“十大战略”之首,提出重点打造10个优质教育集团。
“教育是拔穷根的治本之策。要坚定不移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教育项目谋划建设,系统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驻马店市委书记鲍常勇以坚定的口吻传达着驻马店人对优质教育的渴望。
从2021年秋季开始,驻马店市直和各县区每季度便有2至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改革。从试点开始,边总结边推广,到2023年,市中心城区和县城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校际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目前,全市已基本消除‘择校热’和‘大班额’现象,中心城区和县城周边农村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化、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提起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吴淑英欣喜地说。
多元路径激活教育的“春水”
驻马店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绝非简单的“贴牌冠名”,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从“名校输血”到“弱校造血”的跨越。
“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市教育局通过加强区域统筹、搭建发展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着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刘世杰介绍,驻马店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在体系,即在多次探索中积累形成的两大核心模式及五大行动机制。
具体来看,两大核心模式各有侧重。紧密型教育集团主攻“新校高起点”。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统筹管理新建校区的人财物,实现资源共享。
联盟型教育集团则聚焦“弱校高水平”,由强校牵头薄弱校,通过教学联动、资源共享提升办学质量。例如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东校区帮带驻马店市第十一初级中学,做到骨干师资融合、教研活动同步,让薄弱校在“跟跑”中快速成长。
更深层的活力则来自五大行动机制的支撑。各集团校制定符合集团实际的章程,同步建立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配套制度;各级培训与工作室平台搭建,让教师成长步入快车道;鼓励集团校创新发展,百花齐放;“五育”融合,全面育人;依托“驻马店教育云平台”,推动“三个课堂”应用。
“这三个课堂分别是‘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驻马店市教育局每年寒暑假都会印发相关通知,不但通过信息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倍增,还能充实孩子们的假期生活。”驻马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王岩解释道。
寻找教育优质均衡的样本
自2019年起,驻马店市通过近6年的义务教育集团化改革,已组建69个义务教育集团,覆盖291所学校,惠及近30万名学生。
资料显示,2021年至2024年,驻马店市新建、改扩建学校309所,新增学位27万余个,不仅彻底消除中心城区“大班额”现象,更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空心化”问题。中心城区40%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集团化管理,优质资源通过“溢出效应”辐射更多角落,为学生“上好学”奠定硬件基础。
各义务教育集团通过内部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一大批新优质学校在此过程中持续裂变生长。驻马店市第十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等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成功“孵化”17所新建学校……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驻马店市的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家门口的好学校”也成为市民热词。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开源校区家长雷春红告诉记者:“孩子在这里享受与本部同样的教育,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了!”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31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