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强化经费保障 助力县中振兴

发布时间:2025-10-31 作者:孟久儿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县中振兴的一系列目标任务。立足当下,锚定“县中振兴”战略目标,需全面梳理经费保障成效与创新经验,针对仍待解决的深层问题,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切实筑牢县中振兴的物质根基。

  县中经费保障的改进成效

  为深入了解县中经费保障的实际情况,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全国东中西10个省份20个样本县开展了书面调研,并实地走访了山东、河南、四川、江西等地区,发现县中经费保障取得以下成效:

  财政投入强度显著提升。中央财政自2011年起设立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2022年明确重点用于加强县中建设。2023年此项资金预算达100亿元,较上年增长43%。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120亿元,持续为县中建设“输血”。地方积极响应,样本县数据显示,2018—2022年县中经费总投入增长23.5%,其中财政拨款约占72.3%,学费等其他收入约占27.7%。

  生均公用经费稳中有升。各省份均要求各地按标准足额拨付县中生均公用经费,且普遍规定不得低于国家设定的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部分省份在国家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样本县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县中生均公用经费平均为每生每年1280元,中部为1050元,西部为1000元。

  学费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进。各省份积极落实“建立完善普通高中学费动态调整机制”要求,2022年起多地启动公办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工作,2024年迎来学费调整落地。以河南省汝阳县为例,该县发改部门发布的监审公告显示,2021—2023年县城3所公办普通高中3年平均培养成本为7882.82元/年·生,2024年学费标准从150元/学期·生上调至550元/学期·生(增幅266.7%)。

  地方在县中经费保障上的创新实践

  在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过程中,各地立足实际探索出多种创新路径,有效破解经费保障难题,为“振兴计划”提供实践参照。

  省级统筹机制创新破解县域财政局限。部分省份通过强化省级统筹打破县域财政能力差异壁垒。一种方式是省级奖补,如江西从2018年起执行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1000元/年,其中省财政给予400元/年的奖补;山东在特色高中、学科基地建设遴选中,加大对县中倾斜支持力度,省级统筹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对学科基地进行支持。

  学费动态调整机制兼顾成本与特色发展。针对县中学费标准滞后于培养成本问题,部分省份探索建立动态调整与特色导向相结合的机制。如山东规定地市原则上3年核定一次普通高中学费标准,对于经省市评估认定的公办特色高中,学费标准按照不超过30%的比例适当上浮。

  多元筹资机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在财政主渠道之外,多地积极探索多元筹资路径。湖北根据各地普通高中建设规划,在分配政府债券额度时给予县中倾斜支持。河南省尉氏县通过争取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为县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进一步完善县中经费保障的路径

  尽管县中经费保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面对县中振兴的更高要求,还需对当前存在的财政协同不足、筹资渠道单一、经费支出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从保障机制、经费来源、支出结构等方面系统优化。

  深化财政事权改革,强化协同保障格局。中央财政结合不同区域发展差异,对县中办学关键投入给予针对性支持。加大省、市两级对基础教育薄弱地区县中的投入支持力度,省级政府按省域内实际情况完善省以下县中经费分担比例,统筹支持财政薄弱县市;探索“市县结合”机制,强化市级对辖区内县中的经费保障;县级进一步落实县中保障主体责任,形成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保障体系。

  拓展多元筹资格局,强化长效保障能力。在巩固财政主渠道的基础上,构建“财政+金融+社会”的立体化筹资格局。推动建立教育项目与政策性银行的常态化对接机制,争取低息贷款支持学校中长期基建。把握超长期国债支持普通高中建设的政策机遇,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加大政府债券对县中建设的倾斜力度。

  优化经费使用结构,推动内涵特色发展。县中经费保障需兼顾短期与长期需求。短期聚焦学龄人口高峰,精准规划学校建设与扩容项目,有序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保障学位供给。长期聚焦内涵特色发展,加大在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数字化赋能等方面的投入,培育县中特色品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为确保县中强保障任务目标有效达成,须进一步完善经费管理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优化管理,持续筑牢经费保障根基,为县中“全面振兴”提供持久动力。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政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县中振兴的经费保障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GYC2022011]的成果)

  链接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加快推动城乡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县中振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行动计划》强调,要建立省级统筹、市级主抓、县级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要落实好各自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对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教育督导,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学校标准化建设、课程实施、教师配备、生均公用经费保障、规范办学等情况作为评价重点。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31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