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4.0、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新型业态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云物大智移”产业链,围绕“技能甘肃”“数字甘肃”建设,打造“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一体,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两翼”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和人才支撑。
资源整合,打造课程资源新生态
“通过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我完成了复杂的网络配置与管理任务,不受物理实验设备限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甘肃交通职院信息工程学院云计算技术应用(2301)班学生李东东说。
为了满足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信息工程学院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建立课程资源开发团队,与企业共同开发完成多套专业教学标准,涵盖计算机网络技术、5G移动网络运维等多个领域。“学院积极推进在线课程建设,主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资源库’通过验收,包括6门专业基础课程、13门专业核心课程、8门专业拓展课程。”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宋豫军说,“围绕专业群‘服务域’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我们建成在线课程40门,其中‘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Web前端基础’‘轨道交通光传输技术’‘通信电线线路’4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在线课程。”
“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以“学网、组网、建网、管网、用网”五大能力为专业核心目标,依托“理虚实”资源,全程贯穿课程思政主线,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核心地位,实施“课前启化、课中深化、课后内化”三阶递进,遵循学习规律,由浅入深设置“温故知新、导入任务、讲解新知、实操演练、过程评价、总结凝练、拓展技能”七步提升,综合应用“两虚两实”教学资源,基于学情分层施教,教师示范与学生实践相对应,采用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团队合作式学习等方法,有效攻克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王鹏说,温州技师学院、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长治开放大学等10多所院校选修该课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的教学品牌影响力由甘肃省内辐射到全国。
“三教”改革,激发高职教育新活力
信息工程学院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引进具备企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通过精准培养,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
为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该院带动教师教学向结构化、团队化分工协作转型。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将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结合真实的企业项目,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任务,由不同教师负责不同模块的讲授和指导。“通过分工协作式学习,我既掌握了全面的理论知识,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甘肃省技术能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王展说。
教师王国英曾在新华三集团担任高级工程师,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加入学院后,王国英不仅在课堂上传授最新的行业技术,还主导了与多家企业的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搭建深入企业实训的平台。“学院不断推进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同时也吸引了企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来校任教。”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志强说,学院积极推进教师团队建设,成功打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两个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以交通行业项目为引领,任务实施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将售前、售后岗位必备素养和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引入用户和一线工程师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课堂中再现网络工程实施的整个环节,实现选课即选岗、上课即上岗、下课即上手的工程师培训体系。”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段小焕说。
产教融合,赋能教师团队新高度
“学院建成甘肃省职业教育吴春兰工作室、李迎国工作室和甘肃省网络空间安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专业群12位教师取得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5G移动网络运维、网络系统规划与部署等‘1+X’讲师认证,31人通过甘肃省‘双师型’教师评审。学院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教学能力比赛,专业群教师获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教师马志妍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宋豫军说,学院始终坚持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在产教融合的推动下,学院教师主持研究多项省级、厅级课题,不仅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信息网络公司信息党支部书记王云平说:“甘肃交通职院教师段小焕负责的‘基于多技术手段融合的AI智能周界安防技术在兰州中川机场的应用研究’课题,提出多技术手段融合AI智能周界安防技术方案设计,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飞行区围界报警系统改造项目立项提供了实验数据,对后续项目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甘肃交通职院党委书记闫林君说。
(作者系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6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