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是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以贯之的主题。“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是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题中应有之义。
1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跃升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现实基础。历史和实践证明,通过制度变革、制度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需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从十三个方面总结和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摆在首要位置。“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前提,也为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障。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需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
充分发挥超大规模
市场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我国市场体量规模巨大、快速成长,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加明显,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着力打通市场堵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全国一盘棋,需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提出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十四五”时期,国内市场持续扩容提质,不断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我们要持续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以改革促发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改革全局的牵引作用,巩固拓展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十五五”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3
充分发挥完整产业
体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的重要依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
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决议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作为“十五五”规划主要目标的重要内容。“十五五”时期,充分发挥完整产业体系优势要求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我国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巩固提高产业体系优势,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们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十五五”时期,我国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完整产业体系的发展合力和综合效应。
4
充分发挥丰富人才
资源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丰富人才资源构成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直面激烈国际竞争的显著优势,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战略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时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围绕做好人才工作的领导核心、目标方向、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实现科技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充分发挥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在“十五五”时期基本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拓展丰富人才资源优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十五五”时期,我们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集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十五五”规划需要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编制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拓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重要治国理政方式。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认识逐步提升、实践逐步拓展、成效逐步显现的历史过程。坚持科学谋划、接续编制实施五年规划,必将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龙系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6日 第0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