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出,“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要推进职普融通,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职普融通,仅仅停留于对职普比例结构调整是不够的,应切实打通横亘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二元壁垒,优化职普融通的政策环境、创设多种多样的办学样态、践行知行合一的课程教学,推动职普从“形式融通”走向“实质融通”。
公共政策
刚柔并济落实落细
刚性政策要执行落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统领下,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要联合出台与职普融通有关的宏观指导意见和微观实施细则,就职普融通的具体形式、实施路径、评价标准等制定具体配套政策和操作指南,纳入政府和学校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疏通体制机制障碍堵点。
柔性公关要跟进到位。在全媒体时代,职业教育不能“只做不说”,应该善用媒体把自己的价值优势有效传达出去,形成正确健康的社会舆论,进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与美誉度。
办学形态
探索多元先行试点
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发展。要改变千校一面的办学形态,就需要推动高中阶段学校的特色分化,凸显学校之间在人才培养、优势特色、学制标准等方面的差异,给予学生更多选择学校和调整发展方向的空间,为职普融通提供更多实施载体。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服务人才培养、产业需求、稳定就业、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个体发展而言,技术专长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本身包含巨大的复杂性,这要求技术技能人才能接受更为长期、全面和系统的教育训练。基于此,必须优化中职办学定位、扎实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工程,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学校和优质专业。
试点特色综合高中先行。目前我国已有多地举办综合高中试点校、职普融通实验班,并出台指引性文件,但仍存在将综合高中异化为“中职普高班”的做法。为此,要充分考虑我国具体实际,在经费使用、招生考试、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学籍管理等方面赋权地方探索和实践,在发展中试点布局、以点带面。
课程教学
理实一体知行合一
着力推动理实一体教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每个学生都接受更宽广和全面的教育,要把职业教育纳入基础教育教学的整体框架进行统筹安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跨学科教学模式,让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积极开发综合课程体系。目前大多做法是在普通高中增设职业启蒙课程和技职类课程、在中职学校增设文化基础课程,下一步应在课程互选的基础上深化课程开发。一是组建由职普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创新实践共同体,推进教师区域内的统筹调配,促进教师资源共建共享。二是拓展课程广度,积极开发综合类课程,为学生提供职业类、学术类、通识类等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三是增加课程深度,深挖职业教育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技能背后的原理和依据;挖掘普通教育课程中的职业元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加快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劳动作为人的自由创造性活动,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学生可以在园艺、木工、烹饪、纺织、缝纫等与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活动作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与个性。应在普通中小学积极倡导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其知行合一的行动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公益金课题“‘三教’统筹下普职协调发展落实机制研究”[GYD2023009]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1日 第0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