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挑食幼儿蜕变记

发布时间:2025-11-16 作者:薛向荣 刘鸿雁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幼儿园用餐时,杨杨(化名)总是那个格外让人“头痛”的小家伙。她一看见盘子里的蔬菜,眉头就会拧成小疙瘩,还用手将蔬菜拨弄出去,一口菜在嘴里含着也不肯咽下,无论教师怎么劝说,她都摇头拒绝。更让人着急的是,当教师试图坚持引导时,杨杨便会红着眼睛开始抽泣。这一幕,让我既担忧又不禁思考:如何让杨杨放下对蔬菜的抗拒呢?

  一天,我将绘本《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分享给幼儿。绘本情节非常有趣,讲述了一个名叫劳拉的挑食小女孩,她不喜欢的食物非常多。为了让她改掉挑食的毛病,哥哥查理用奇思妙想构建了一个神奇的蔬菜世界:胡萝卜是“从木星来的橘色树枝”,豌豆是“绿色王国的绿色雨滴”,土豆是“从山尖上飘下来的云朵”,而让劳拉最抗拒的番茄,也成了“喷水月光”。这些充满童趣的想象,让原本讨厌蔬菜的劳拉主动拿起了餐具。看着杨杨认真听故事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劳拉的影子。我意识到,幼儿对食物的接受度,往往取决于我们如何呈现食物。恰逢中班年级开展“我喜欢的蔬菜”主题活动,我们就策划了“蔬菜创意拼盘”亲子活动,希望用创意打破杨杨对蔬菜的刻板印象,就像查理哥哥用想象力让蔬菜“变身”一样。

  活动当天,教室成了缤纷的蔬菜乐园:西蓝花像小树丛,番茄像小灯笼,洋葱圈像彩虹环,南瓜块像小月亮。幼儿拉着家长的手在蔬菜前挑选,兴奋地讨论着要创作什么。杨杨一眼就看中了西蓝花:“妈妈,这个像小树!”她们一起把西蓝花摆成大树的形状,用切开的西红柿做“红花”,用洋葱圈做“太阳”,还骄傲地给作品取名“西蓝花大树”。杨杨看着自己亲手做的“大树”,眼睛里闪着光:“老师你看,这是我们的树!”我指着“树叶”轻声问:“这棵大树的叶子看起来好新鲜,要不要尝尝树叶的味道呀?”杨杨犹豫了一下,拿起一小块西蓝花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后突然笑了:“有点脆!”她吃掉了一些“树叶”,还让妈妈把剩下的“树枝”打包带回家。这是杨杨第一次主动吃蔬菜,就像绘本里的劳拉一样,当蔬菜变成了有趣的事物,杨杨对它的抗拒就逐渐消失了。

  一次创意活动不足以改变幼儿的习惯,持续引导才是关键。我开始借鉴查理哥哥的“语言魔法”,每天进餐前和杨杨说“蔬菜悄悄话”。“今天的胡萝卜是小兔子的能量棒,菠菜是魔法叶,吃了会变成无敌大力士!”简单的对话里,蔬菜变成了“魔法食物”,杨杨也渐渐放下了戒备。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肯定,就像劳拉主动吃蔬菜后,查理哥哥眼里的惊喜与鼓励一样。当杨杨吃了几口蔬菜,我会摸摸她的头:“杨杨像个小勇士,打败了‘蔬菜小怪兽’呢!”这些夸赞让她对蔬菜的好感慢慢发芽,渐渐地,她不再需要提醒,会主动吃一些蔬菜了,有时还会骄傲地向我展示。

  为了让蔬菜在杨杨心中保持“友好形象”,我们将绘本里的创意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在阅读角,我们一遍遍读《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并讨论查理哥哥的好办法;在美工区,我们用蔬菜拓印画画,用青椒印出小花,用胡萝卜刻印章……让她觉得蔬菜“真好玩”;在角色扮演区,杨杨化身小厨师,给同伴推荐“西蓝花大树套餐”,说吃了能长高。这些活动让蔬菜变成了“有趣的玩伴”。

  藏在绘本里的魔法,是好习惯萌芽的土壤。教育者要更好地挖掘绘本中的魔法,点亮教育契机,让餐桌上的每一种蔬菜,都成为幼儿的“营养魔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直机关第七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6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