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方寸之间的育人微光

发布时间:2025-11-17 作者:达延俊 来源:中国教育报

  笔者从教三十五载,批阅过成千上万份作业与导学案,而令我心头一动的,常常是那些不经意间的细节。近日翻阅导学案,目光偶然落在页脚一行小字:“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字迹清浅,墨色微淡,却如一道微光,照亮了我多年执教的心路。

  在日常教研与教学视导中,笔者注意到,一些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尚有提升空间:有的内容较为密集,以知识点罗列为主;有的任务设计偏重重复练习,思维层次略显单一;个别导学案在排版、符号书写或字体使用上不够规范,影响了阅读体验与学科美感。作为长期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我深知:数学不仅是逻辑的学问,更是严谨与秩序的艺术。一个清晰的符号、一幅比例协调的图像、一段字体字号适切的语言,看似微小,实则是对学生学科态度的无声涵养。

  笔者认为,不少导学案尚可进一步丰富——比如,是否留有足够空间供学生记录疑问?是否通过分层任务关注不同的学情?是否有一句温暖的话语,唤起学生的内在动力?

  一份好的导学案,哪怕仅一页,也可以是一份精心设计的学习邀请函。它应有清晰的逻辑,引导思维逐步深入;有适度的留白,容纳生成与反思;若能嵌入一句恰到好处的文化箴言,更可润物无声。

  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涵养求真之诚。

  一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砥砺积累之功。

  一句“行百里者半九十”,提醒学子慎终如始,莫因临近终点而松懈。

  立德树人,不在远方,就在日常教学的每一处细节里。方寸之间,自有天地。一页导学案的设计,折射的是对学习的理解;一处文化元素的融入,体现的是对育人的用心。在推进“双减”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多一分对教学细节的珍视,多一分对学情的体察,多一分对文化浸润的尝试。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7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