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皖北基教优质资源扩容记

发布时间:2025-11-21 作者:本报记者 王志鹏 来源:中国教育报

■四中全会精神在一线

  从高空鸟瞰安徽,皖北地势平坦、沃野千里,然而受历史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制约,该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优质学校、优质学位、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存在短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2024年1月,安徽省政府印发《关于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为皖北地区创建新优质学校110所,扩增优质学位15万个以上,培育优秀校长和校级后备干部500名、优秀教师(含班主任)1000名。

  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安、滁州——这份文件中被帮扶的8个皖北城市,自此迎来一场跨地域的教育牵手。

  来帮扶的有谁?

  合肥、马鞍山、芜湖、安庆等4个省内兄弟城市自是当仁不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6所高校也加入进来,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当年4月,17所长三角名校、74所省内优质校、21所皖北本地强校与皖北112所新校、弱校和乡村学校结成对子。8月底,派驻管理人员全部到位,他们来到皖北地区播撒希望的种子,一场旨在提升皖北教育质量的“团体赛”已经开场。

  帮扶不是简单“配对”,关键在于选好“种子选手”。省内被选中的支援学校,都是各地市区的“实力派”:办学有规模、师资有力量、教研有团队、教学有成果、老百姓“信得过”。这些“实力派”学校派出不少于3人(含执行校长)的管理团队,为确保团队不是“配角”,皖北各地明确要求派驻帮扶团队负责人担任校长或执行校长,成员进入核心管理层。

  2024年8月20日,宿州市第九中学金海校区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永迎来了由马鞍山市第八中学副校长王兵,政教处副主任赵明玉,办公室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吴继承组成的3人管理团队,他激动地上前一一握手:“咱们一个九中、一个八中,大家一起唱好‘相约九八’。”

  管理团队针对学校发展过快、青年教师多的现状,先后举办班主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干部队伍行政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召开体育工作、保安保洁、校园安全、党员干部包保等专项工作研究会议;通过平移制度、规范管理,推动两校形成“校共体”,在管理、教学、教研、课程、师资培养培训等方面,逐步进行一体化融合。

  这样的帮扶实践正是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的生动缩影。据安徽省教育厅统计,省内4市和6所高校对口帮扶的74所学校中,2所由派驻人员任书记兼校长,13所由派驻人员任校长,56所由派驻人员任执行校长,2所由派驻人员任副校长,1所由派驻人员任党组织副书记。

  改变,首先写在学生绽放的笑脸上。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对口帮扶太和县第十一中学后,系统举办体育节、文化艺术节、读书节和科技节四大主题活动,学生们开心地说:“学校变得更有趣了。”

  改变,凝聚于教师队伍的加速成长。合肥六中先后派出近百名骨干教师和专家团队帮扶阜阳市临泉县高铁中学的教学教研、干部队伍建设等。仅2024年度,该校陈梅梅等数十名教师在省、市、县级别的素养大赛、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

  改变,更深植于学校的肌理。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中心小学带着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成熟经验,指导亳州市丹华小学开辟特色“慧耕园”,丹华小学则将亳州中药材引入对方的实践基地,让江南校园里长出了皖北的特色药材。这种合作实现了从“外部输血”到“自主造血”的机制升华。

  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帮扶正以多元形式推动:合肥市与阜阳市结对学校共开展教研活动150余次,组织教师培训632个课时;安徽师范大学开展“暑期小学期”实战训练,为五河一中、蒙城六中的青年教师提供专业赋能……

  成效已然初显,更大的变化仍在孕育。今年9月,安徽省推进第二批内部挖潜,再创建100所新优质学校。这场以“优质均衡”为名的教育实践,正在为皖北的未来积蓄最深厚的力量。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1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