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面向生活与实践的国学校本课程
摘 要:建设“面向生活与实践的国学校本课程建设”,意味着在理念上直面生活、实践本身,通过开设汉服、礼仪、中医等紧密贴近实践的课程,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生活实践。在课程定位上,则通过校本选修课程这一渠道,尽量扩展传统文化课程的“生存空间”。在师资力量方面,通过“中学老师+社会志愿者”的模式,引进社会力量,解决师资力量不足和课程开设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并通过志愿者的力量将课程辐射出去,发挥课程建设的社会效益。
【创新缘由】
人们日渐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近年来的国学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与现行课程体系的兼容问题,如师资配备、课时安排、课程地位等方面的矛盾。其次是课程开设可持续性问题,非必修课程的开设与否主要依靠教师的兴趣和投入。第三是课程内容的零散化、碎片化,即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给人感觉是只见“中国元素”,不见“中华文化”的体系。这些问题本质上是近代以来“西体中用”文化发展模式在教育中的体现——即文化主体“向西方学习”,同时根据需要接纳一定的“中国元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何志攀尝试跳出中西体用的尖锐对立,直面生活、实践的本身(即“生活世界”本身),探索问题的解决思路。
【实施过程】
(一)课程建设摸索期(2005年-2013年) 何志攀自2005年参加工作,即开设《中国哲学智慧》选修课,向学生普及华夏先贤的智慧与思索。2008年开设《文化行——华夏礼仪智慧》,将思想传承与礼仪实践结合起来。2009年,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推拿协会、耳针协会等合作,开设《走进中医》,并得到《中国中医药报》报道。2011年与“汉服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蝉衣汉服社等合作,开设《走近汉服》,这是汉服文化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进入中学课程。2010年起开始写作校本教材,2011年《〈华夏文明〉系列校本选修课程的德育意义》获“全国政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全国一等奖。 (二)课题研究梳理期(2013年至今) 前期的课程开发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获得许多发展机遇。2013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研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何志攀主持其子课题“《华夏文明》:面向生活与实践的国学校本课程建设”,并被列为“西城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走近汉服》课程荣获2012-2013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市级一等奖。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研究”成功立项,何志攀主持其子课题“以汉服活动为载体的传统服饰礼仪文化青少年传承模式研究”。何志攀团队陆续发表了《“明体达用”:面向生活与实践的传统文化教育》(《北京教育》2015年第十期),《豆蔻青春的华裳梦——中学校园汉服实践手记》(《中国经济导报》2016年1月30日),《中学汉服文化教育初探》(《中国市场》2016年第7期),《汉服选修课的理想与现实》(《中国民族教育》2017年第2期)。此外写作专著《华夏有衣——走进汉服文化》、《华夏礼仪——亲近礼乐文明》,正由开明出版社编审。相关课程建设成果也正在向其他学校推广。
【效果亮点】
1、“体用不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模式 不仅仅是补充一些“中国元素”的常识,而是要帮助学生结合生活,感悟传承中华文化之“道”,并用以指导生活实践。“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衣冠上国”,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重视礼仪和服饰文化。中医是中国传统科学中在当代生活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也与大众关系密切,从这里入手去理解传统文化,不仅无“零散、片面”的弊病,而且也解决了脱离生活、脱离实践的问题。而这些学科背后都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深厚影响。 2、“校本选修”——校本特色选修课程的课程定位 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分量不断提高,但是其地位仍然是辅助、补充性质的。要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阻力最小,见效最快的就是开设校本课程。北师大实验中学在初一开设有专门的传统文化类选修课,初二、高一、高三国际部有拓展类选修课,都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这些课程的开设,也丰富了学校课程。 3、“中大结合”——中学教师与大学志愿者资源结合的课程开设模式 在教学中采取“中学老师+社会志愿者”的模式,中学教师负责开发课程,以及培训志愿者授课方法。志愿者则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融入课程当中。在接受培训并实际授课后,有的志愿者还将相关课程向社会推广。志愿者的加盟,也避免了教师对有关话题兴趣缺失或能力不足,课程无法开设或延续的弊端。 4、“一课一社”——课程在学生中的推广运用方法 将一门课程与一个学生社团结合起来,通过课程为社团提供人员基础,通过社团将课程的影响力从课堂中释放出来。2013年何志攀指导上过汉服课的学生,成立北师大实验中学“子衿汉服社”,并组织了清明踏青、手工制作、汉服讲座等活动,在学生中普及扩大了以汉服为标志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此外选修了中医课程的学生,曾组建中医养生社。目前即将开设的射箭课,也将选拔学生成立礼射队。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