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薄弱学校”现实的学校变革实践研究
摘 要:这是一项通过有效的“学校变革行动”改变学校落后面貌的实践研究,并在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北外附校”)的办学实践中获得了成功。当时,北外附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业成就表现较差,无法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林卫民校长主持研制了学校变革方案,通过几年努力,北外附校成了当地居民有口皆碑的新优质学校和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校,同时,北外附校会同全国多地的“林卫民校长工作室”的成员学校,开展基于薄弱学校现实的学校变革行动的联合行动,“经验共享、追求共同进步”,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创新缘由】
校长林卫民通过大量的前期调研、论证和成因分析,认为“薄弱学校”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内部,一切外援必须依靠来自内部的变革力量,才能发生内涵式的改变。北外附校的成功为“薄弱学校”树立了自强不息、走出困境的榜样,使得学校依靠内部的力量改变落后面貌的意志更加坚定。 林卫民从学校管理的微观层面总结了学校变革的思维模式,聚焦“薄弱学校”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从学校领导力、课程设计力、课堂创新力以及教师教育力、学生发展力以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升学校变革实践的经验,发表了30多篇论文,完成了北京市规模课题“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践研究”,独立完成了《学校正面临的挑战》一书(大夏书系)
【实施过程】
1.结果指向的行动策略。研发学校的评估工具包括调查问卷、量表、试卷、结构访谈提纲等,以及家长、学校对教师教育能力、课堂教学、学校管理的各类问卷、量表;研制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从清晰度测评、课堂教学能力测评、满意度调查、期中自评到综合评价等“5次教师发展性评价项目”。制定教师教育能力改善计划,把学生学习和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等数据在合适范围内共享和讨论;公开教师能力的进步、学生学业成就的有关数据。设立教育教学特别贡献奖。定期展示教师专业发展成就以及学校绩效、质量、声誉等方面的良好成果。 2.贴近和走进现实的行动策略。“对现实有用”是吸引教师参与学校变革行动的最大魅力,研发了10多万字的公共事务工作操作指南并每年修订,将复杂和琐碎的公共事务安排得非常精致;开展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改变课堂文化、改造教师研究行为;建立“宏志德育项目”及学校德育行动指南,推进“温馨班级达标活动”。学校变革最后要落实到课程创新力、课堂教学能力以及日常事务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上,针对学校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流”、“操作策略”及教师的行为方式,是对学校变革实践的最真实的成果。 3.力量联合的行动策略。任何一项变革的成功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包括来自学校内部的支持力量和学校外部的支持力量,包括校内师生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社区、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学校变革要积极争取登上整体教育改革的列车,才能保证不偏离方向,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成功的把握性也更大。在学校教育价值重塑的转型性的变革阶段,专家的智力资源支持至关重要,要借助专家的力量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校本化的制度和政策,借助全国多地的“林卫民校长工作室”平台,在更大的范围内联结和整合变革力量。
【效果亮点】
变革行动使学校获得了全面进步。 1.增强“服务意识”。“确保所有学生而不只是某些学生的成功”成了共同的价值观,教师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天职,主动为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个性化学习和素质培养提供优质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工作宗旨。形成尊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权利,建立了90多个学生社团和80多门可选择的课程, 60%的选择性课程采用由师生协同决定上课时间、地点、方式甚至内容。 3.建立新课程体系。研发了“5系列5学科5项目”新课程体系。“5系列”:(1)复语课程系列;(2)双语课程系列;(3)英语实践新课程系列,由外籍“全科教师”教授各类知识;(4)主题综合课程系列;(5)活动类选择课程系列。“5学科”指开设德语、西班牙语、法语、日语、韩语等非通用外语学科课程。“5项目”指国际理解教育项目、法语国际课程项目、英语国际课程项目、台湾元智科学教育项目、国际研学旅行课程项目。 4.打造“学习型学校”。大力推进教师学习,扎实开展教研与科研活动,教育思想观念与政策策略问题的学习、思辨、争鸣等研讨活动不定期举行;建立了教育方法途径等方面研究的项目组。 5.发展“复语课程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特色优势。“复语”外语课程采取“双向延伸”的研发策略,统一参照《欧洲语言共同标准》或语言国的考级标准,进行非通用语种的教学评定和质量管理。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当地的示范学校。 6.全面实行“开放办学”。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非通用外语课程对应的国外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信息交流、联合课程、师生交流等方式进行的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获得北京市“中小友好校交流项目学校”表彰。 7.施行“发展性评价”。 8.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 9.推广“辩证施教”。 10.改造“校园文化”。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