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式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德开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了一种“俱乐部”式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新途径。初步形成了名师培养的“俱乐部”模式,即教师自愿参加俱乐部后,要明确一个发展目标,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进行“六微”研究,努力培养六个习惯,认定五个职级,最终实现教师自主自愿地成长。“名师成长俱乐部”培养的是一个团队,辐射面更广。成员能在俱乐部搭建的平台里快乐地研究,自由地成长。 教师成长的“俱乐部”模式,找到了一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科学路径,消除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老师由“学校逼着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其模式、原理可复制、可推广,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上百所学校落地生根。
【创新缘由】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专业成长往往是靠行政命令,按照统一的模式、步骤实现专业成长。但进入“互联网+”时代,教师以自我需求为导向、自主发展为主要方式、自觉发展为动力源泉的“自专业”的时代已经来临。过去评价激励教师的手段和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构建学习型教师“自组织”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基于此,德开小学组建“名师成长俱乐部”,探索“俱乐部”式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我们想通过这一成果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找到一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科学路径。第二,找到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科学方法。第三,彻底解放管理者。老师由“学校逼着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
【实施过程】
一、深入调研阶段(2008年9月——2014年2月) 德开小学成立于2008年9月。建校几年来,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甚微。学校项目组通过深入调查及文献研究法,决定组建“名师成长俱乐部”,探索一条教师成长的新路径。 二、扎实推进阶段(2014年2月——2015年1月) 2014年2月26日,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正式成立,这一阶段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起了重要作用。首先,明确了俱乐部的工作原理:即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激发教师的职业理想,张扬教师职业特长,形成教师职业特色,建构教师特色课程,尽快出学校教育特色,出名师。其次,探索出俱乐部实施路径:即教师加入俱乐部以后,要明确一个发展目标,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进行“六微”研究,努力培养六个习惯,认定五个职级,最终实现教师自动自发地成长。第三,俱乐部成员借助俱乐部这个平台,研发自己的个性课程,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和成长。 三、推广阶段(2015年1月——至今) 这一阶段主要统计法、分析法、归纳法。2015年1月,山东省教科所在德开小学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名师成长的“俱乐部”模式,并把这种模式命名为“德开模式”。2016年,“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研讨会”在德开小学召开,会上重点推介德开小学名师俱乐部的做法。《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对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进行了整版报道。自成立以来,“俱乐部”成员多次登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全国创新教育博览会、新学校论坛等全国性的舞台进行分享。
【效果亮点】
1.打破了教师培养的自上而下、外力推动的传统思路。 相对于传统的成长模式,靠行政命令逼迫教师成长,“名师成长俱乐部”激发了教师成长内驱力,使自愿、自发、自主变得更为重要,启动了教师发展的引擎。该成果是自下而上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改革探索,并在实践中经历了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名师成长俱乐部”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受益。 2.找到了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的方法。 俱乐部发现教师成长内驱力主要来自“分享”。老师们在俱乐部搭建的各种平台中不断分享,在分享中找到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幸福感,有了幸福感就产生了不断前行的动力。俱乐部就是一个让老师们分享、展示的良好平台。 3.拓宽了教师发展的路径。 俱乐部梳理出了教师成长的路径:即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写作中、建构自己的课程中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样可以成长,使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老师有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4.变革了老师成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在俱乐部里,老师成长与学校是新型关系:你愿意,我服务;你成长,我给力;你唱戏,我搭台;你收获,我发展。俱乐部的成员像种子一样种在学校各个年级,起到了引领和榜样的作用,整个学校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5.基于校情实践具有创造性,硕果累累。 在“俱乐部”模式引领下,教师呈梯队形发展。俱乐部成立之初有31名成员,目前已发展到58名,且有更多的老师积极申请加入俱乐部。首批参加名师俱乐部的“先锋者”,已然成为某领域的“专家”,他们的成长也影响、带动着整个学校的发展。围绕“名师成长俱乐部”,德开小学共承办省级以上现场会两次,德州市教育局2016年11月,举行全市名师成长俱乐部培训班,以市教育局的名义在全市推广俱乐部。俱乐部已经有5本书正式出版,《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未来教育家》《中小学校长》《德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俱乐部进行了专题报道。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