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课程研发与创新
摘 要:首师大附中研学旅行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针对目前基础教育存在课程“资源单一、管理封闭”等现象,不断强化以博识课程、科学实践课程为内容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为培养自主发展与团队合作、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兼顾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自2001年开始,课程坚持16年,发挥北京特色,整合在京大学、科研院所、博物场馆等资源,并和中科院合作,在京外选定了10余个活动地区,让学生深入科研院所,通过空间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开放,引发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培养了实践精神,激发了创新灵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多元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内在潜能,提高了自我调控能力。
【创新缘由】
本课程源于“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同时面向学生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研学旅行课程。 我们试图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取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关注学生实际获得,达到“知行合一” 。 针对目前中学存在评价方式单一的情况,本课程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功能,充分肯定学生活动表现的多样性,鼓励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将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过程性表现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与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据,从而建立综合考察的多元评价机制。
【实施过程】
首师附中研学旅行课程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完整的目标要求和课程计划。课程包括专题教育、职业体验、项目学习、综合探究、社会服务等,下分:历史长河、自然之旅、科技之旅、军事之旅、时代之旅等十个专题,30余个课题。学校在北京市内有20多家资源单位,70多个场馆;京外则与中科院各分院所合作,在上海、江苏、甘肃和四川等十余个省市开拓十余条线路。 每个课题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选题论证 教师、校外专家、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课题选取。年级统筹负责,前期对课程目标场馆进行现场考察。结合场馆特色和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制定教学设计和学案。 2.课程准备 教师主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捕捉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确立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制定时间安排、责任分工和实施方法,评估可利用资源等,提高规划能力。同时,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及组间讨论,不断优化。 3.课程实施 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小组讨论、询问讲解员等方式进行探索式、合作式学习,深入参与、保时保质保量。教师关注学生参与度,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绝不包办代替。学生既深入中科院各分院所参与科学研究,接受名师指导;也寻访自然人文景观,品味地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4.课程总结 教师鼓励多种结果呈现方式,引导学生适当选择,促进其反思与表达、同伴交流与对话。目前学生累计完成研究小论文二百余篇,思想感受三十万字。根据同伴和教师的反馈,学生可在进一步明确方向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学生客观记录课题开展情况,收集照片、作品、研究报告、实践单位证明等事实材料。 5.科学评价 课题结束,教师组织进行学生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家长评价。依据课程目标,结合平时观察,引导学生科学分析,明确努力方向,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促进和激励功能。 另外,学校制定了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办法,对学生参与课程学分进行认定。
【效果亮点】
首师附研学旅行课程通过育人模式的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品牌,在北京市内外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1.育人模式创新 学习情境:课堂由固定封闭变为动态开放,由校内搬到校外。场馆里的展品、仪器、文字、工作人员、环境氛围甚至其他参观者,都给学生提供特殊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得到真切的学习体验。 学习方式:由课堂静态记忆学习为主转变为动态体验学习为主,由被动倾听变成主动践行,由个体学习为主变成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由竞争关系转化为合作关系,形成了生生互动、团结协作、多向交流的良好局面。 评价方式:由单一的结果性评价转变到全方位过程评价。评价分为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评价的对照和比较,激发了学生内在潜能,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促进了主动发展。 2.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研学旅行课程将知识、能力、体验三个维度整合,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社会实践,拓宽了学生的人文、科技视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教育部课题“初中校本化课程开发与研究”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效性问卷调查中发现:我校初中两个年级96%的同学对该课程的开设很感兴趣,课程几乎获得所有家长的认同和肯定。我校承担的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格量表多维度测试结果显示:开展研学旅行课程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特征多个维度的指标显著高于未开展的学生。 3.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研学旅行课程已日趋成熟,教育教学效果独特,如《博识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博识学案集》、《博识课手册﹒行走在北京》等获得北京市及全国奖励。目前许多兄弟学校仿效博识课,首师附从课程开发、实施、评价、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课程的成功经验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也都对此有过专题的报道。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