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制+走班制+导师制”教育教学模式案例
摘 要: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新课改和新高考赋予了学生自主选课的权利,为确保每位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课程,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选择,需要大量老师给予他们选课指导。由学生自主选课衍生的“走班制”教学模式因其“灵活、流动”的特点,在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同时,冲淡了传统班集体和班主任的作用,让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基于以上两个问题,如果协同实行“学院制”和“导师制”模式,不仅可以解决“走班”后的学生管理难题,而且通过“量身定制”和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创新缘由】
新课改和新高考赋予了学生自主选课的权利,为确保每位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课程,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选择,需要大量老师给予他们选课指导。由学生自主选课衍生的“走班制”教学模式因其“灵活、流动”的特点,在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同时,冲淡了传统班集体和班主任的作用,让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以上两点使得传统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和学生教育模式面临重重困难,如果在走班制基础上,如果协同实行“学院制”和“导师制”模式,不仅可以解决“走班”后的学生管理难题,而且通过“量身定制”和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调研、构思阶段(2016年8月—2017年5月) 由校长部署安排,由高二级部负责在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主动接轨即将到来的新高考。具体由级部主任和级部教学主任、德育主任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调研,并深入思考和论证,定期向级部主管领导和校长进行汇报。 第二阶段:理论体系形成阶段(2016年6月—2017年8月) 由级部主任负责构建“学院制+走班制+导师制”教育教学模型,并具体负责编写学院职能、院长(副院长)职责分工、考核方案,及学院内分层走班教学的指导思想、操作和考评框架;级部教学主任负责起草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方案及进行相关调研;级部德育主任负责编写导师制相关职责、制度、管理、考核方案,以及“三制”模式与学校各功能处室的对接问题。期间,学校领导班子组织相关教师代表研讨、论证两次,由级部负责答辩,与会领导和教师代表提出完善和修改意见。 第三阶段:启动实施阶段(2017年9月—) 由级部主管副校长总负责,在高二级部践行“学院制+走班制+导师制”教育教学模式。级部主任主要负责督导、跟进“学院制”实施;级部教学主任负责督导、跟进“走班制”(学院内分层走班)的实施;级部德育主任负责督导、跟进“导师制”的实施。
【效果亮点】
为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主动接轨新高考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我校在高二级部试行“学院制+走班制+导师制”教育教学模式,级部下辖五个学院(信息学院、理学学院、工学学院、人文学院和社会学院),每个学院设院长和副院长,主要负责指导和监督学生干部完成学校各项活动,以及负责对后进生的帮扶,打造学院良好的学风。各学院选聘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负责对导育学生(每名导师分配10名左右学生)就生涯规划、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跟踪帮扶,各班设首席导师1名,负责定期组织本班导师召开班级管理共同体会议,形成育人合力。为更好地过渡到2019年新高考,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我校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四门科目学习的实际情况,设置了A、B、C三个层次,实行各学院内的分层走班教学、分层考试、多元评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切实提高教与学的精准性和效率。通过这种分层教学,使不同基础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推行“学院制”模式,可以解决走班教学后的学生管理难题,提高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水平;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简称“导师制”),让每位任课教师都参与其中,任课教师除了教学,还参与育人,发挥导师在学生生涯规划、自主选课、课业学习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指导帮扶作用,通过导师“量身定制”和“因材施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成长。 “学院制+走班制+导师制”模式在我校高二级部(2016级)实行一年多时间,学生、家长、教师反馈很好,给予很高评价。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