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行业优势 彰显办学特色
摘 要: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全总和教育部共建的普通本科院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坚持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逐步确立了“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刘向兵校长与学校同仁一道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坚持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建设具有鲜明劳动关系和工会特色的高等教育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卓越成绩。
【创新缘由】
特色不够鲜明、同质化较为明显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诟病较多的一个问题。双一流建设为中国高校指明了前进方向:“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努力形成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体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作为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高校,以研究劳动科学、培育劳动英才、弘扬劳动精神为神圣使命,坚持立足工会,面向社会,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努力彰显办学特色,力争实现一流梦想。
【实施过程】
一、加强规范,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刘向兵同志担任校长以来,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完善;由他牵头制定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经过兄弟高校调研、行业专家评审、校内广泛征集意见,十五易其稿,今年2月在全总第十六届书记处会议上终获通过,获各方好评;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组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在巩固已有合作基础上,大力推进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康奈尔大学、澳门城市大学、韩国劳动研究院等高校与机构深化合作交流,特别是推动我校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完善学校议事决策体系,建立并规范相关会议制度;积极筹备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参与领导制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细则》;支持提升研究生、本科生教学质量,认真参与授课、听课和督导工作;重视校企合作,与洲际酒店集团等签署校企合作协议;积极促进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和OA系统的推广;推进全校新媒体宣传方阵建设;重视学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支持校园网络升级工程,支持图书馆特色强馆,开展“健行书斋”和“工运文库”建设工程。 二、强化特色,注重开展劳动教育 在全总党组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积极推动智库建设,成立了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中心,并于今年6月在全国总工会举行了揭牌仪式;丰富学术活动,繁荣学术平台,举办各类研讨会和学术沙龙多场,加入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并成为副会长单位,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并成为北京高教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组建成立“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加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专场活动、参与主办《大国工匠代旭升传》首发式等活动;把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范畴进行落实,校长和其他校领导先后为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和“新生入学教育课”,讲授文化自信与劳动精神;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上多次以劳动为主题发表演讲。
【效果亮点】
一、现代大学制度持续完善 《“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成功编制,为全面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确立了行动纲领;规范校长办公会等各种会议及规章制度,学校议事决策体系得到完善;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将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推上了新台阶;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提升了学校形象,促进了广大师生和校友的凝聚力;推行OA系统在适应现代化大学管理要求、提高办公效率和加快学校内涵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学校办学特色更加彰显 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中心是学校重点规划和打造的新型智库,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资政建言的高校智库,将有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上鼓励学生树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人“悠久历史,光荣传统,欣欣向荣,劳动情怀”的文化自信;在“新生入学教育课”上,勉励同学们要热爱劳动,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开学典礼等多个场合上,他数次寄语同学们:做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中劳人,用劳动美托起成才梦,用劳动美造就学校的美好未来。 三、学校社会影响持续提升 我校校报《学习》复刊,新闻报道的速度、深度、广度和精度全面提升;我校与与央视、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的联系得到加强,“两微一端”新媒体的宣传力度持续加大;带头并鼓励学校人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取得了学术研究和社会影响双丰收;积极开展校际、校地、校企、学校与工会等合作,推动开放办学,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学校生源质量逐年提高,2017年本科招生一本上线率28.64%,报考我校研究生人数325人,研究生一志愿录取率84.5%,均为历年最高;近三年学校整体就业率分别为97.33%、97.52%和97.97%,高于北京地区高校平均就业率。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