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摘 要:课程勾画了学校的教育“蓝图”,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一所学校育人的质量和水平。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重庆南开中学的办学者一直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致力于以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通过继承传统、革故鼎新,打造彰显时代特征、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培育科学精神,夯实人文底蕴。
【创新缘由】
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培养。每个学生又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怀揣不同的梦想,不同的特质决定了他们对教育内容的不同需求。而课程规划学校教育蓝图,是学校培养人的直接载体,因此重庆南开中学希望通过创新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在统一的国家课程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持续开发校本课程,努力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平台,让他们有足够的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以此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而又学有特长,不断提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长为具备“公能”特质的南开人。
【实施过程】
作为重庆市最具影响力的中学,重庆南开中学的办学者以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指导,以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起步摸索: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1984年,为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重庆南开中学开创性地在中学开设了6门校本选修课,先行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至90年代中期,经过丰富完善,学校开设了20余门选修课程,初步形成了相应课程的讲义。 2.拓展延伸:90年代中期~2004年 90年代中期开始,学校逐步沉淀了一批精品选修课,公开出版了校本教材,成立了专项课题组,将其纳入学校素质教育框架。此时,校本选修课初成体系。同期,学校又开发了20多种活动课程,尤以“南开讲坛”为代表。“南开讲坛”邀请两院院士、高校教授、各行业领域专家等做客,让学生有机会与大师零距离接触。 3.规范完善:2004年~2014年 全国进入新课改后,学校从实践和理论研究同时推进特色校本课程建设,通过整合全校课程,创造性地构建了教学双线互动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和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自修课程,并逐步完善了课程开发、管理、评价等系列制度。同时,学校努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加大同国内外学校的课程交流。2014年,因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学校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4.深化创新:2014年至今 近年来,为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校不断加大课程建设革新力度。体育、艺术开展选项教学,武术、扎染、皮具制作等门类丰富。文综、理综开始走班试点,分层分类教学更进一步。全校课间操定期更新,民族舞、街舞等新韵律、新式样让学生更精神焕发。选修课关注实践,美食烹饪、模拟驾驶、人工智能、仿真技术、无线电通信等新课程更着眼学生未来。地理实验室、数学实验室、3D打印室、极地科考展览室等主题教室的新建为开发特色课程提供了更好的硬件保障。南开,从未停下课程探索改革的脚步。
【效果亮点】
1.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课程的最终检验者。近五年,重庆南开中学学子在体育方面获得了两个世界冠军,近二十个全国冠军;艺术方面获得了近百项国家奖;科技创新,获得了十余项国家奖。南开特色校本课程在保障极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逐步实现了学校致力于让学生拥有广博知识、健全人格、高雅气质、宽广胸怀和旺盛创造力的培养目标。 2.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学识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正所谓“教而知困”“教学相长”。在此过程中,老师们潜心钻研,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完成了教书匠到研究型老师的完美转型。《数学与生活》《管锥游墨海》《校园植物漫谈》等十余本校本教材的正式出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结果。 3.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 经过多年积累,学校开发了近三百门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不管是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还是百家争鸣的“南开讲坛”,抑或是个性张扬的学生社团……这些带有南开烙印的课程文化已然成为学校靓丽的名片。学校课程以“公”“能”为核心思想,冀望学生有爱国爱群之公德,有服务社会之能力,这种独有的文化精髓正以学生每日修习的课程为载体,得到最好的传承与呵护。自发举行赈灾募捐活动的爱心社、中华跨国捐髓第一人吴渝、感动中国的“耶鲁哥”秦玥飞……他们都是南开的学生,都在用行动践行“公能”理念。 4.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应 南开中学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经验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并逐步产生辐射作用。《重庆日报》两次专版报道了南开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实践;关于学校选修课的报道更不时见诸报端。“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选修课程Ⅱ开发与实施现场观摩活动”也设在南开举行。近五年来,学校接待了来自江苏、甘肃、贵州在内的三十余省市七千余人次的观摩学习交流,对重庆以至全国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