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合”精准培养航空工匠新生代
摘 要:近年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产教融合,以校企合作为基石,搭建了“军政行企校”五方联动的航空工匠新生代培养平台;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文化融合为关键,将军队文化、航空文化、湖湘文化、航修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构建具有军队特色与航空特色的航院文化体系,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文化融合,对接航空产业岗位,精准培养了一大批适应航空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走出了一条航空特色发展之路。
【创新缘由】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推动我国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建设制造强国,需要一大批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国制造2025》将航空产业列为十大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近年来,我国航空产业迅猛发展和军队航空装备保障能力提升,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如何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航空类职业院校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目前,航空技术技能人才紧缺,尤其是缺少恪守职业道德、崇尚精益求精,把产品的每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的航空工匠。因此,作为一所航空类职业院校,为航空产业培养航空工匠新生代,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责无旁贷。
【实施过程】
一、以校企合作为基石,搭建航空工匠新生代培养平台 2013年,牵头成立首家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军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平台。依托平台,对接航空产业,优化专业结构,2012年至今,先后撤销与航空产业无关的专业22个,新增航空类专业13个,现有专业全部对接航空产业;校企共建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4个专业群,构建服务面向和就业指向部队、航空工业制造与维修、民用通用航空服务与管理企业的三个三分之一人才培养格局。校企共培双师,建立新进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以上、专业教师五年一周期到企业实践半年到一年的长效机制;推行基于6S管理的实践教学星级评价,校企共建24个校内实训基地、5个工厂培训中心、197个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累计向学院捐赠飞机、雷达等教学装备4亿余元。 二、以工学结合为根本,探索航空工匠新生代培养模式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育人,探索“工学六合”人才培养,为企业定制技能人才。试点现代学徒制,依托航空装备修理系统从业人员资格考核与认证中心,与空军5702、5720等工厂合作,开展行业+企业+学院的“三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实施定向培养,与相关军兵种和承训部队合作,开展联教、联培、联训,培养定向士官。开展订单培养,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开展飞机维修等22个专业的订单培养。 三、以文化融合为关键,助力培育航空工匠新生代 将军队文化、航空文化、湖湘文化和航修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构建航空和军队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借鉴企业管理理念,引入中国质量协会企业生产现场星级评价,构建基于6S管理的实践教学星级评价标准与体系;融入航空特质文化,将“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敬仰航空、敬重装备、敬畏生命”航修精神和“零缺陷、无差错”职业素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技能与素养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效果亮点】
长沙航院构建的航空工匠新生代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效显著。 1.创新了航空工匠新生代培养模式。三年来,开办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定向士官班、订单班共计215个,联合培养了7000余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学院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6年在全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经验会上作典型发言。学院已成为全国定向士官招生专业和人数最多、军种最全的高职院校,2016年被国防部、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示范校。 2.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2012年以来,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3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0余人次,省级一等奖70余人次;专业技能抽查、毕业设计抽查合格率100%,企业满意度100%。2017年,龙文浩同学在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代表解放军队,夺得青工组冷作钣金工第一名,获得大赛金奖并被授予“全国工程建设系统青年技术能手”称号;刘金福同学荣获全军士官学员电子技能大赛一等奖,电子学院团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管理学院团队获全国院校关务技能大赛二等奖。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年工匠》对学院精准培养航空工匠进行了专题报道。毕业生以优良作风和过硬技能赢得企业和部队充分认可,被称为“不穿军装的军人,不扛枪的战士”。2016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反馈报告》显示,我院所有评价指标均高出全国和湖南省平均水平6.27—15.35个百分点。 3.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学院依托“军政行企校”校企合作平台,以文化育人为抓手,通过基于6S管理的实践教学星级评价,精准培养航空工匠新生代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深入报道200余次。成都航院、西安航院、哈飞集团等200家单位来校交流学习,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示范辐射作用。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