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三维度·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实践
摘 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使其在未来能够引领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北师大应对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学校设计并实施“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立了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方案;以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职业素养教育构成高质量、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为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道德情操发展和职业理想信念提升提供保障;营造协同育人、合力育人的氛围,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实践基地协同建设,建立面向未来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模式。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培养方案、实施举措和管理机制,显著提升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对于推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创新缘由】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到我校调研,充分肯定了学校在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重要讲话,提出“四有”好老师的育人标准,使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 为此,学校结合新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设计并实施了“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出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力图解决在人才培养上的三个问题: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需要设立怎样的培养方案?如何将培养方案真正落实落地?如何形成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希望通过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立足国家建设需要,培养领军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卓越教师。
【实施过程】
一、构建“三维度·一体化”的培养方案,塑造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 “三维度”分别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职业素养教育,每个维度都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等不同形式的模块组成,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每个维度都从大一到大四进行全学段的精心设计,形成各自发展的进阶序列,同时又相互交叉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二、重构通识教育课程,培育师范生面向未来的理想信念和广阔视野 依托学校文理基础学科和优势学科,建立“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和“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六大课程模块,共计745门必修、选修课。 三、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培育师范生面向未来的扎实学识和必备品格 优化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提升专业课程前沿性。文理科总学分均缩减20学分左右;降低学科基础课比例,倡导选修课由3学分调整为2学分,以学科领域的核心问题和研究热点改进课程内容。 院士、知名学者、教授参与本科教学,比例达70%;开设新生导航课,实行新生导师制;开展小班化教学,30人班额课堂教学超过50%。鼓励师范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比例达55%以上。加大对师范生国际交流的支持力度,具有长期、短期海外学习经历的师范生占35%。 四、精选优质教师职业素养课程,培育师范生面向未来的仁爱之心和育人智慧 通过设立校级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建成了一批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其中有9门课程获得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4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服务于全国师范生和一线教师。 设置“教师职业信念与养成课程”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包括职业感情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思想的启迪、职业信念的确立等主题教育活动,贯穿四年培养全过程。
【效果亮点】
一、创新学校管理体制,搭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作平台 建立教师教育学院统筹、校内校外协同的工作机制。为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经费等多方面的保障。有效促进了学科间相互协作、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作、高校与区域和实践基地协作,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实施机制提供示范。 二、实践基地稳定、数量充足,形成大学与地方、中小学互惠互利的共同体 目前我校已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130余所。我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建立互利共赢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我校与实践基地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促进了双方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三、毕业生扎根基础教育,深受社会好评并被主流媒体报道 我校师范生的培养成效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2013年5月《光明日报》整版报道了我校历史学专业2009级免费师范生朱启平的青春故事。朱启平从大一开始,每年暑期组织支教队到贵州岩口民办小学义务授课。把“北京师范大学暑期实践基地”建在这所仅有1名老师、60多名学生,也是当地唯一的一所村小。 2015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我校历史学专业2011级免费师范生古丽加汗·艾买提志愿扎根新疆,献身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先进事迹。古丽加汗就读期间刻苦学习、全面发展,获得“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北京师范大学“十佳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四、取得广泛的辐射效果,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改革助力 学校注重教学研究成果向中小学一线教学的转化。以基于学科能力素养提升的“高端备课”教学改进项目为例,其影响面已经从师范生实践基地扩展、辐射到更多的学校。目前已在八大地区的103所中学开展了九大学科、300余个教学主题、超过600余课时的教学改进实践案例,完善了教学改进指导模式和机制,提炼了核心教学主题的教学关键问题和有效教学策略,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学改进案例。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