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全面解决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摘 要: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致力于解决“城镇挤”的问题,保障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山东省自2015年9月份开始,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科学制定工作规划,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出台工作举措,切实强化工作保障,两年时间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创新缘由】
2015年,山东省政府政研室、教育厅联合省发改、财政、国土、住建、人社、编制等部门就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山东省中小学普遍存在大班额问题,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存在着安全隐患,不利于教师教授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大班额问题主要存在于城镇普通中小学中,造成了城镇基础教育资源紧张,出现了“入学难”的问题,影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推进,影响了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度。为此,山东省决定全面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实施过程】
一、依据城镇化发展要求,编制专项规划 1.各市、县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人口结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计生政策调整等,统筹考虑,全盘谋划,调整完善学校布局建设规划,同步调整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确保教育设施配套,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严格执行城乡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实行教育设施“交钥匙”工程。 3.坚持一县一策,组织各地坚持市域统筹,逐市、县编制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确定城镇中小学建设规划,列明解决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坚持特事特办,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 1.足额均衡配置师资,省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坚持“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编即补、退一补一”的原则,实行了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政策,着力解决“人”的问题。 2.省、市、县三级统筹,着力解决用地问题。明确解决大班额问题用地保障的“优先级”,通过新增用地指标单列、增减挂钩优先、挖潜用地资源等方式,全面保障解决大班额用地问题。 3.强化财政金融投入,2015—2017年,省财政安排资金20亿元以上,用于奖补各地解决大班额问题产生的费用,协调部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着力解决“钱”的问题。 三、建立健全机制,形成强有力工作推进体系 建立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的领导机制,建立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政府重点工作督查机制,督查结果面向社会公布,将解决大班额问题纳入对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价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效果亮点】
山东省解决大班额问题启动实施近两年来,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截至2017年10月底,全省累计完成建设任务量1111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493所,新增中小学学位196万个,新增教师12万名。2017年秋季开学统计,较2014学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教学班由24.5万个增加到26.6万个,小学45人以上、中学50人教学班由10.8万个减少到9.6万个;全省小学、初中、高中大班额比例已经降至24.79%、23.04%、26.57%,分别下降13.44、20.92、48.27个百分点,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已基本消除了大班额问题。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等5市消除了中小学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东营、潍坊、日照等3市已经消除了初中、高中超大班额班额,临沂市已经消除了高中超大班额,解决大班额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中小学起始年级基本实现了按照标准班额招生。同时,印发了《关于建立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长效防控及监测机制的通知》,组织指导各地编制2018-2020年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工作规划,建立大班额问题的长效防控机制。建立班额监测监控机制,利用学籍系统平台,每月公布各地班额情况信息,实时公布学籍统计数据。购买第三方服务,随机监测各地班额化解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各地、各学校班额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让群众感受到中小学班额化解的成效,让学生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 实施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山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党中央、国务院消除大班额工作的实施进行了现行探索,创造了工作经验。《中国教育报》、凤凰网、新华网等媒体对山东省工作做法进行了深度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