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摘 要:山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以师德学养为核心,实施县管校聘改革,实行校长职级管理,补齐乡村教师短板,基本形成了“省级统筹、市级指导、以县为主”,编制动态管理,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管理,激励约束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新机制。通过改革创新,近两年,全省新增教师10万余人,交流轮岗教师6.65万人,9个市完成校长职级认定,3年招收1万名省属免费师范生,实施了“两贴、两房、1体检、1荣誉、1特岗”等惠师政策,师资短缺难题得到缓解,城乡、校际之间管理水平和师资条件差距逐步缩小,逐步实现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
【创新缘由】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国家二孩政策的实施,山东城乡人口结构和数量发生显著变化,致使中小学生源总量和城乡间、校际间生源流动均发生较大变化,给教育供给、学校布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出现了教师总量超编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现象。2016年新一轮编制核定前,山东中小学教职工总量为85.50万人,超编8.61万人,但是从教师资源配置看,教师又存在城乡不均衡、校际间超缺员并存、学科间余缺不等的现象,特别是音体美、综合实践、外语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为此,山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改革路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以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改革为主线,破解编制瓶颈,强化教师补充,优化师资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实施过程】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建设。2014年,我省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2015年3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等4个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配套文件。2015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2016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上述政策文件对全省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进行了系统设计,健全完善了制度体系。 强化省级统筹,全面推进改革创新。2015年起,全省整体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确定了26个县(市、区)为改革实验区,2016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又进一步对“县管校聘”改革作出部署,全面推进改革。全省137个县(市、区)已全部铺开改革,青岛、潍坊、淄博、滨州被列为国家改革示范区。2016年,会同编制、人社等部门,聚焦编制结构性优化,创新编制核定方式,构建起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特殊情况适当倾斜的编制核定标准,编制管理逐级联动,每3年核定一次编制总量,加大筹调剂力度,明确了省、市、县三级教育、机构编制、财政部门权责。按照新的核编标准,2016年6月,全省完成新一轮中小学核编工作。2016年起,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省属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实施了“两贴、两房、一体检、一荣誉、一特岗”等惠师政策。2004年,潍坊市率先进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探索,2013年,青岛市借鉴潍坊经验启动改革,在此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作为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的突破口,要求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2016年提出在全省全面推开。目前,全省17市均出台了改革实施方案,9市已完成校长职级认定。
【效果亮点】
抓住师德学养核心。把师德学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贯穿于教师准入、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建立教师宣誓制度,开展齐鲁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推选活动,营造“重师德尊师教”的氛围。在考核评价环节中,加大职业操守权重,对学术不端、师德不端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突破教师编制瓶颈。对小班额的学校按标准班核编,对育龄女教师较多的学校核增5%编制,对满编超编、但结构性缺编的学校,调剂其他事业编制设立临时周转编制。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核编一次。按新标准核编后,按班师比核增约5.64万名,按5%比例核增约3.77万名,核定周转编制1.88万名。近两年,全省新增教师10万余人,较好地解决了师资短缺难题。 推动师资配置均衡。全省整体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按照管人与管事相统一,编制、人社部门对教职工编制、岗位进行总量控制,教师管理的具体事务由教育部门负责,县域内教师交流不再申报用编进人计划。全省137个县(市、区)全部推开改革,全省交流轮岗教师6.65万人,城乡校际之间管理水平和师资条件差距逐步缩小。 补齐乡村教师短板。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3年招收1万名,预留编制岗位,毕业后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今后形成长效机制。每年安排1.4万名师范生到财政困难县实习支教。实施“两贴、两房、1体检、1荣誉、1特岗”等惠师政策。如农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政策,人均每月增资约500元。 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取消学校和校长行政级别,实行职级制管理,实现校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全省17市均出台了改革实施方案,9市完成校长职级认定。 靠激励约束激发队伍“活力”。完善了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强化课时量在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提高了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中级、高级岗位比例5-7个百分点,全省增加高、中级职称8.8万个,拓展了教师职业发展空间,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