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泰微课”,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摘 要:“泰微课”是泰州市中小学微视频课程的简称,是基于微视频学习资源开展数字化学习的信息化应用项目。“泰微课”将基础教育17门学科知识体系碎片化成知识点,优化选题,由骨干教师制作成时长3-5分钟的微视频,并配有微测试题及学习反馈。目前已建成了覆盖基础教育的微视频10万多条、微测试题30多万条,出版与网络完全同步的《江苏泰微课网络课程》纸质版90门,发行近40万册,注册用户近60万。面对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发展机遇,泰州市教育局以“泰微课”为信息化重要抓手,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农村教育长足发展,学前教育资源占有率全省第一, 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连续三年江苏省高考状元花落泰州。
【创新缘由】
近几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变革和创新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一方面既有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半径小、城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另一方面教师研修、学生学习缺乏优质资源和稳定平台。信息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向“十三五”,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更高层次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等重要任务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解决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公平和质量问题?如何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我市启动实施教育转型发展“163”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泰微课”应运而生。
【实施过程】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全面统筹推进。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泰微课”建设的意见》和《泰州市“泰微课”资源建设激励办法》,明确总体目标和具体建设任务,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形成泰州数字化学习的特色品牌。将“泰微课”资源建设与教师职称晋升和骨干教师评审挂钩。建立了“全市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和“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区域协作、整体联动”的推进机制。 二是构建泛在平台,满足自学需求。 集中技术力量,攻坚克难,建成了微视频制作工具、微课程资源管理平台、自主学习平台和移动APP,支持多终端、适配多系统。为每个注册师生开通网络空间,可记载教师研修、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分析相关质态,支持电脑、平板、手机等多种终端点播微视频、进行微测试,提供全天候、个性化的泛在学习服务。 三是深化资源建设,稳步提质扩容。 成立专家队伍和建设队伍,组织名师编纂《总目录》,制定《“泰微课”资源教学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要求》,明确资源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颁发《“泰微课”资源建设激励办法(试行)》,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严把资源建设质量关,实行“泰微课”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启动“泰微导学”资源建设,将“泰微课”的碎片化微视频、微测试网络资源进行重构,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树的具有“互联网+”特征的课程体系,更加方便师生高效使用。 四是突出应用导向,变革教学的方式。 设立“泰微课”应用研究所,成立“泰微课”专家委员会,开展“泰微课”课题研究,注重外智与内智齐发力,指导全市“泰微课”在课堂与课外的推广应用;遴选62所“泰微课”应用试点学校,依托“泰微课”实施“翻转课堂”学校试点工作,鼓励先行先试、积累经验,运用多元化手段与多样化载体,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组织利用“泰微课”平台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空间,“哪里不会点哪里”成为现实,让市域内学生无论贫富、无论城乡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效果亮点】
一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城乡一体教育均衡发展。 “泰微课”汇集全市名师力量,打破城乡、校际的界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已成为泰州市基础教育“E”学习的大百科全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业务研修的“百度”。 二是变革教学的模式,促进教和学方式转型。 “泰微课”将学生的在线学习与在校学习、课内研修与课外辅导有机结合,实现了“课堂翻转”的混合式教学,引发了教学革新的风暴,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革命,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为了保证资源质量,教师在录制之前像准备公开课一样,要经历精心选题、备课、制作课件、试上、修改、再试上、再修改等环节,这种“磨课”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如果教师制作的“泰微课”质量不高,得不到好的等次,就需要反复修改;遇到问题还可以团队合作、共同研究、制作。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于教师的各类培训,“泰微课”资源建设实际上是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更有效的实训手段。实践证明,“泰微课”给那些平时缺少机会展示自己教学才能的普通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也是更加公平的展示平台,帮助他们专业成长。 四是遏制有偿家教,促进教育惠民工程的实施。 “泰微课”通过网络传播方式,把名师免费“请”回家,课前,学生可按照课时进度登录“江苏泰微课网络课程”平台,通过点击“泰微课”链接答疑解惑,也可以扫描纸质书上的二维码进入“泰微课”网络课程的学习。学生把仍不能解答的问题留到课上。课堂上,依托小组合作和教师点拨,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内化和应用。遇到疑难问题、共性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当场“扫码”,指导学生厘清、突破难点、疑点和易错点。课后,学生进行巩固、拓展、测试和反馈。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高效,也有效遏制有偿家教,减轻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