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启拓教学”法
摘 要:“启拓(QITO)教学”是江南大学在长期专题教学基础上,基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调动,以“问题导向(Question)、课堂互动(Interaction)、思想引领(Thought)和团队优化(Optimization)”为理念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专题教学+智能课堂+启发拓展”三位一体,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努力将高校思政课建成“教师真心热爱,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专题教学”是“启拓”教学模式的基本方式,“智能课堂”是充分运用网络数据资源和学习型移动终端(APP)拓展教学时空、活跃课堂氛围、重塑课堂生态,“启发拓展”是把“启发、拓展”作为教学的宗旨。
【创新缘由】
1、解决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喜爱、不投入”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没有获得感,根源在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2、解决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通过“启拓(QITO)” 教学的整体设计,通过智能终端增强课堂教学的“在场感”和“带入感”,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获得感”和“升华感”。3、解决教学效果“边际递减”和传统专题教学的碎片化的问题。 “启拓(QITO)”教学摒弃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求全责备的状况,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优化。
【实施过程】
“启拓教学”是江南大学基于整体性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创新,在长期进行专题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于2015年推行的一项教学改革,至目前已完成三个阶段的改革探索: 第一阶段:前期探索(2009-2010),坚决的任务是进行开展专题教学的基础研究和师资筹备。获得江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全球化语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案例研究》的支持。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2011—2014),在部分班级进行专题教学改革试点,并获得江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支持。 第三阶段:深化改革(2015—2017),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改革试点,在较大范围内实施“专题教学+智能课堂+启发拓展”三位一体的“启拓教学”的教学改革,并获得江南大学卓越工程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思政课“启拓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 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改革探索,取得了“启拓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在2017年7月中旬由《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社主办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交流,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海良教授出席了会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同行和专家参加了会议,“启拓教学”收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与会专家对这一教育模式给予充分的认同。相关成果也在《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17期以“开展‘启拓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为题发表。江南大学已决定2018年起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全面推行“启拓教学”。
【效果亮点】
一、创新教学理念。“启拓教学”集成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形成“问题导向、课堂互动、思想引领和团队优化”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以“专题教学+智能课堂+启发拓展”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启发、拓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分析思考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 二、推动各教学要素协同发力。打通教学时空,建构“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五向共进的改革路径:围绕价值塑造和信仰培育进行整体性设计实现思路突破攻坚;打造协同创新和教研相长的教学团队实现师资攻坚;以针对问题和切合实际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攻坚;以自主学习和思维拓展为基础的立体化教学实现教法攻坚;以过程优化和项目支撑的教学管理实现机制攻坚。 三、开发智能课堂。充分运用网络数据资源和学习型移动终端(APP)整合“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全方位教学空间;运用校园局域网、移动终端和校园机房设备等探索思政课无纸化考试改革;通过对教学全程大数据的记录、分析和评价,建立激励思政课教师发挥各自优势、灵活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机制;构建特色教学资源包(教案集、课件集、视频集、案例集等),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取得实际成效。(1)调查显示:高达91.1%的学生对于“启拓(QITO)”教学改革感到满意,83.2%的学生感到自己在该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评教中表示,与其他课堂教学相比“启拓(QITO)”教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要更高。(2)极大地改善了同学们对“思政课”的看法,也拓展了思考和认识国家和社会的角度。例如部分学生在评教系统上的留言:“每个上课的老师都能深入浅出,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毛概课”,“老师讲课慷慨激昂,富有激情,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善于引导学生思考”。(3)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抬头率,被媒体誉为“不费流量的‘毛概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等均有相关报道。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