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公益课——周末艺术课
摘 要:为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和得体的举止,提高艺术修养,打开学校大门,共享优质资源,学校开设了“周末艺术课”。隔周的周末上课,青年教师们组成团队策划组织,设计课程。课程从开始之初便采用了“家长+孩子”模式,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听课。课程作为公益课程面向社会开放,采用微信抢票的方式入校听课。3年时间里,30场课程,16000多人次观看。从最初的乐团演出,到后来的博物馆课程,再到舞台剧、音乐会、版画、名曲艺术赏析等,学校将大量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大家眼前,学校用艺术打开了校园大门,周末艺术课正在以其独有的课程创建一个公益品牌,帮助学校建立社区良性互动关系,形成一个学校常态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的教育生态。
【创新缘由】
三年前,在学校组织的一场艺术活动上,我们发现,孩子们缺乏欣赏艺术的礼仪,演出的过程中许多孩子满场跑,家长们也是如此,演出结束后场地留下不少垃圾,更不说能否安静聆听。由此想起在国内很多的音乐厅,常常有音乐家因为场内秩序的问题愤而罢演。而一所学校的艺术教育使命应该是让孩子们经过六年的学校教育,通过学校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欣赏音乐,懂得音乐欣赏的礼仪,让他们有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同时通过大量的艺术课程,培养孩子有艺术的审美、艺术的思维,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同时我们也要引领社会及家长,让他们和孩子共同成长。而且这个课程迫在眉睫,且应该长期不懈。
【实施过程】
三年来,我们的周末艺术课不论是组织管理还是课程内容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现已慢慢过渡到有主题的课程内容。 1.课程设计。每个学期初我们要设计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授课团队以及时间和地点。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注重课程品质,坚持给孩子最好的。我们精心挑选演出内容,向艺术团体、剧团发出邀请。还要制作校园宣传,安排校园安保,制订紧急预案,联系演出前的彩排,还有老师负责审核每一个演出团体的教案。这是一门真正的课程,并不是单纯的演出,她需要一边表演一边讲授,并遵循我们学校的课堂文化“有问题有互动”,在每场演出中孩子们都要有体验和参与,并能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感受。演出团体的老师配合教案,常常边演边讲,高品质的艺术课在很多幼小的孩子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帮助孩子们打开艺术之门。 我们还把这个课程与学校的“大雁积极行为”融合一起,每次开始前都要由小主持人带领进行一个“大家三小的孩子,应该怎样听音乐?”的互动,用三分钟的时间宣讲基本礼仪:手机调成震动、安静聆听,节目什么时候应该鼓掌,遇到熟人怎样打招呼,退场时应该让老人先走……。等等,不厌其烦,但始终坚持。家长和孩子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几次课后,学生们越来越安静安静,家长们也很自律,他们知道了得体的举止和礼仪,再也没有在音乐会上乱跑的孩子。 2.听课群体。我们觉得,仅仅教导孩子是不够的,家长也应该参与进来,教育不止是教会孩子,更要教会家长。家长日日陪伴孩子,他们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于是,从开始之初便采用了“家长+孩子”模式,必须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听课。 3.听课路径。周末艺术课作为公益课程,面向社会开放。老师们把互联网技术也用在了课程上,每期课提前在学校微信上预告,采用抢票的方式入校。往往一次课放出300张票(一张票可以来一个大人一个孩子),很快就被秒杀一空。我们固定在周三的上午十点左右发出微信抢票,已成惯例,这样让周末艺术课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效果亮点】
1、周末艺术课的开展是社区与学校的深度融合,她用最柔软的方式直抵心灵,用最自然的方式打开校门,让学校变得柔软、有温度、可触摸,乐于亲近。学校和家长、社区间形成了良性互动,一个可持续的教育生态环境正在逐渐形成。社区以学校为中心,为学校发展提供资源与支撑,每个人都能成为知识的发生者与传递者;而学校无边界,敞开大门面向社区,从而拥有更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2、丰富学生艺术课程。周末艺术课以开放多元的艺术形式,带给孩子们在课堂不容易欣赏和学习的艺术课程。比如走进博物馆课程、高水平的音乐会,近距离的艺术课程体验,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都让孩子们开阔视野,感受艺术的魅力。 3、创造一个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场所。周末艺术课要求的是一个孩子必须有一个家长陪同听课,教育不止是教会孩子,更要教会家长。家长日日陪伴孩子,他们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同时,通过这个课程让家长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从而达成一致的教育观点,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4、是学校服务社区,成为“文化中心”的尝试。一所学校如果能成为一个社区的“文化中心”,使学校的功能最大化,是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第一步,学校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能更好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的“双绿”时代正逐渐从理想走入现实。 周末艺术课社会反响非常好,每次的抢票都是很短时间就结束,说明课程的受欢迎度。通过周末艺术课坚持不懈的三分钟“应该怎样听音乐”互动,现在我们的音乐会和其他活动现场纪律大有改观,成人和孩子都有了规则意识。这个活动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中国音乐周报曾经对此做过报道。 公益之心一直是学校倡导和践行的,也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和担当。我们希望能用艺术的方式为“大家三小”的文化和氛围做出贡献,同时用艺术的方式打开学校大门,传递我们的理念,达成教育的共识,承担属于学校的社会责任。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