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本联动区域推动全省科技教育改革
摘 要:张晓容,女,成都市华阳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教师,四川省科技教育专家。近两年来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研究,成果显著,推广效果明显,有多篇文章在“省级、国家级教育改革会议”上交流以及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培训、辅导薄弱及边远民族地区(沐川县、马边县、马尔康县、红原县等)科技教师,推动全四川省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
【创新缘由】
全球创新型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科技创新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建设者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是亟待全社会着力解决的问题,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优质人力资源,如何培养优质人力资源是教育行业必须直面的挑战。而一直以来,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是科技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破解科技创新教育的难题,积极探索创新性人才成长的规律,寻找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构建科技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索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途径和策略,为科技教育的推广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和实施范例。
【实施过程】
(一)以课题为载体,致力于教育改革 近两年,带领团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方向的课题研究,力求破解科技创新教育的难题,找寻适合我国科技创新教育的良方。2014年,主持研究《基于育心的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有效策略》,2016年结题;2015年至今,主持国际技术与工程教育协会(中国中心课题)《高中阶段实施STEM课程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影响》的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引进STEM理念,开发STEM探究性学习课程和STEM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STEM课程的本土化实施策略。在STEM课程实施过程中,将“研究性学习与生涯发展相结合”,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着手,尝试博物馆教学,设计丰富的科技实践活动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在兴趣领域进行项目研究性学习,拓宽和加深学生在兴趣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将课题研究与学生的生涯发展相结合,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需求,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力。 (二)区域联动,示范引领,推动全省科技教育 2014年,成立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室,吸引了校内外有志青年教师的加入。在工作室氛围的带动下,老师们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方向、各个视角的研究。目前,“基于STEAM视野的技能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等视角的研究已经有了多个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科技教师几乎都有相关论文发表或获奖。 当张晓容所在的华阳中学的科技教育改革取得成果以后,她经常到薄弱地区作报告、上示范课和辅导课,示范和推广“从研究性学习到科技创新”的教改模式。2014年以来,先后到达州、遂宁、巴中、广元、南充、宜宾、乐山、雅安、阿坝、甘孜、资阳等地培训科技教师40余次。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技教育,她曾经一天分别培训藏区两地教师,上午培训马尔康地区教师,中午吃一碗面后赶到100公里外海拔3900多米高的红原县培训教师。
【效果亮点】
(一)教育改革,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张晓容和她的团队辅导的学生开始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得奖,有的甚至在全国遴选中脱颖而出参加国际大赛。 2015年,14名学生获四川省创新大赛一等奖,3名学生获得全国创新大赛二等奖,1名学生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2016年,18名学生获得省一等奖,5名学生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1名学生被全国遴选出公派参加国际交流和国际赛事;2017年,19名学生获得省一等奖,8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逐渐的,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开始关注张晓容及其团队辅导的学生,2017年,张晓容所在的华阳中学因科技创新通过自招的学生达98人,这是对她科技教育改革成果的一个肯定。 (二)探索创新,教育科研成果显著 张晓容主持研究《基于育心的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有效策略》,探寻出一套“从研究性学习到科技创新的教改模式”,研究成果在四川多个地市州推广应用,目前已有9个地区实施效果明显。所撰写的论文《基于科学兴趣,培养科学英才》在《中国科技教育》上发表,《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单元学科教学法》在《课程教育研究》上发表;带领团队开发的《STEAM案例集》、《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手册》正在修订过程中,有望给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教育一个可借鉴的范例。 2015年,我国“中学生英才计划研讨会”上,她与西安交大、清华、密西根大学等校的知名教授一起作报告,这是对她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学术肯定。 (三)示范引领,推动四川科技教育发展 张晓容同志是四川省科技教育带头人,因她培养创新人才成绩辉煌,她被聘为“四川省科技教师培训专家”,几年过去了,经张晓容培训的教师不断成长起来,老师们辅导的作品不断得奖,很多学生获得了高考自主招生的资格。如今,在张晓容老师的带领下,四川省的科技创新教育正蓬勃发展起来。
更多校长案例
更多教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