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94岁的袁瑢老师,昨天走了……她把孩子们举得高高的,把自己俯在尘埃里

发布时间:2017-08-25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摘 要:就在上个月,94岁的她还和徒弟们通过微信,讨论着教学事宜,然而,一场风寒却让这位老人熄灭了生命的火光。昨天下午,全国小学语文泰斗、上海实验小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袁瑢走完近一个世纪的人生路。
  就在上个月,94岁的她还和徒弟们通过微信,讨论着教学事宜,然而,一场风寒却让这位老人熄灭了生命的火光。昨天下午,全国小学语文泰斗、上海实验小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袁瑢走完近一个世纪的人生路。
  从教半个多世纪,袁瑢几乎获得了小学语文教师所能得到的全部荣誉,但始终保持低调。她总说,不要突出自己,要突出学生。1954年,她作为上海教师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从1950年踏上讲台至今,袁瑢就和小学教育结下了超过60年的不解之缘,并以“细、实、活、深、严”的教学风格,领军全国小学语文教学。
  【听课】一节课找出23个相同错误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和袁瑢相识于上世纪60年代。困惑于很多高中学生识字等基本功不扎实,于漪去学校向袁瑢请教,只见她在和一个小姑娘谈心。“明知有很多人找她,她对孩子仍非常有耐心,一直说到小姑娘渐渐抬起头,最后蹦跳着走出教室。” 在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市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共同拍摄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教师》中,于漪回忆道。
  得知噩耗,袁瑢的“关门弟子”、蓬莱路第二小学校长余祯泣不成声。她记得袁老师每一次的鼓励,更记得她谆谆提醒。一次公开课后,在周围一片赞扬声中,袁瑢却指出,她整节课自称了23次“余老师”,而这容易造成师生间的不平等感,让孩子习惯于“你说我听”,不利于形成独立思维。在余祯的记忆中,诸如此类的细节不胜枚举。
  1946年,袁瑢在战乱中随全家从南通来到上海,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又因身体原因休学,“误打误撞”踏上了小学的讲台。袁瑢后来回忆,当年,她看的第一本有关教育方面的书是一本《小学教育典型经验介绍》,其中,“学生、家长、老师是一家人”这句话,她记了一辈子。

纪录片《一路春风》截图
  【备课】每个字都标上拼音
  在上海实验小学第六任校长殷国芳印象中,袁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能把含糊的东西教给孩子。”一次,她惊讶地发现,袁瑢的语文书上,密密麻麻全是铅笔记号,仔细一看,袁瑢几乎给每个字都标注了拼音。她说,自己普通话多少带着家乡口音,但是教给孩子的,一定要是最规范的知识,最标准的拼音发音口型。

纪录片《一路春风》截图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袁瑢带教了20多名徒弟。1989年,原南市区成立精英教师团,在袁瑢家的大书桌上一个字一个字磨教案,成了很多青年教师最温馨的记忆。实验小学副校长杨妍至今保留着一个习惯——家访时让孩子们写写自己的名字,并在握笔姿势不正确的孩子名字旁做个标记,提醒自己多加关照。这来源于袁老师的念叨——比起学习的结果,孩子的学习习惯更值得关注。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袁瑢带教了20多个徒弟。蓬莱路第二小学校长余祯供图
  余祯告诉记者,自己还是青年教师时,没少因为一手好字受到同事夸赞。听到有人夸她,“握笔姿势不是最好,字都可以写得那么好”,她刚有些飘飘然,就听到袁老师不留情面指出,“你有没有想过,握笔姿势更标准,你的字会写得更好呢?”“这让我一下从骄傲变成了惭愧,也感叹,老师随时都是那么严谨认真。”余祯说。

  【最爱】没有标准答案的课堂
  从青年教师成长为校长,余祯深深体会,袁瑢的教学法中,“活”是最难做到的。“她听公开课,不要求课堂整齐划一,而希望从每个孩子口中不同的答案,老师也能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她时常告诉我们,要鼓励孩子提问,能把老师问倒的孩子,那就是最棒的;她要求孩子,齐读课文时,不用太大声,整齐就好,但是单独回答问题,声音一定声音要响亮,这样的孩子才有自信……”

两个月前,袁瑢还在研究上海即将用于新学期的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蓬莱路第二小学校长余祯供图
  从最早的手写小黑板、到幻灯片、再到制作PPT,袁瑢坚持年轻语文教师要用一手好字吸引学生,但也从不抗拒新技术进入课堂,只要是对教学有帮助。在余祯心中,虽然师徒相差49岁,但是一辈子倡导课堂要“活”的袁瑢,也将自己的活力保持到生命最后一刻。两年前,袁瑢让余祯教自己学会了使用微信,余祯发在学校公众号的每篇文章,她都会在平板电脑上仔细阅读,时不时提出意见。

  2016年10月28日,袁瑢老师《一路春风》纪录片首发暨教师专业发展助力行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市实验小学举行。袁瑢老师在活动现场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
  “很多人说,小学老师是小儿科,但是,袁老师告诉我们,教好小儿科是真的不容易。”殷国芳感叹,“袁老师强调识字,但是她教‘休’,不是让孩子记住单人旁加一个木,这样死记硬背,而是启发孩子想象,一个人靠在一个木头上,休息。”而如今,袁老师也终于可以停一停,休息一下了。

2002年12月8日刊登于新民晚报的文章《袁瑢老师是盏灯》,作者:特级教师贾志敏

刊登于新民晚报夜光杯的文章《老师如春雨》,作者:项金妹
  袁瑢老师教学风格:
  细、实、活、深、严
  袁瑢老师教育语录:
  “不要突出自己,要突出学生”
  “不能把含糊的东西教给孩子”
  “比起学习的结果,孩子的学习习惯更值得关注”
  “教好小儿科是真的不容易”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