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课堂

发布时间:2018-01-03 作者:崔其升 来源:中国教师报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堂。

面向未来的课堂,我们应关注什么?怎样建设更好的现代课堂?

第一,做好“范”。学高为师,身正是范。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做教育就是做自己。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教育,一个好教师就代表着教育质量的好坏。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无论言谈举止还是做学问,教师都要做学生的榜样。

第二,关注“人”。教学改革的总原则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必须落实到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劳动,从幼小的心灵里知道,自己的成绩就是一种成果,付出一定能够得到回报。

教师要真正让学生利用时间、空间、教材明确自己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舍我其谁的精神,让学生从内心明白“我的事我做主,我的事我完成,我的责任我担当”,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三,凝聚“气”。课堂中,“气”非常重要。课堂中我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眼睛瞪大了没有?学生的声音提高了没有?课堂的最高标准是什么?是感动、生动。学成于振,而废于穷,这个振就是振奋。教师一定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气神,这个精气神是人的一种能力,一种品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体现学以明理。学生能够精神焕发、情趣高涨、全神贯注,才是一种真正的精神面貌。

第四,先练“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什么是熟?熟的另一个字就是背。背诵是学习的前提,在背熟的情况下才会有理解、领悟、吸收、贯通。教师要让学生在背诵的前提下,把有关的重点、考点再练习、再强化。背诵不熟,不能轻易罢手。

第五,讲究“博”。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教材是教学的材料之一,是一个案例,但教师不要以为教材就是唯一。课堂上,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辅导书上的那些内容,在熟的前提下,要进行延伸拓展。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在熟的前提下,越博大,认识的程度越深刻。

第六,至于“精”。《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习亦是如此。学生通过文本的背诵、知识的拓展,对学习知识的技巧、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总结梳理,打通知识脉络。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动脑筋思考,研究事物的本质,抓住线索找规律,概括特点找方法。如此,学生学到的已不只是知识,而是智慧、方法、思想;教师要培养学生不管是对学习还是其他爱好,都要做到“精”,并能认真地将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体现出做这件事的价值。

第七,追求“能”。教师应始终把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分析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要知道,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教师在课堂学习方面不能只纠结在做题上,要在方法上让学生有深度、高度、宽度,要思考、要生成,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系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03日第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