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点:书香陶艺与文化创建、日常学习生活、拓展课程、德育、综合实践、传统节日教育多元融合
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2003年,我们将学校特色定位在对学生有终身影响的“拓展阅读”上,踏上了“书香校园”创建之路;2006年,我们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能力的陶艺活动作为学校另一特色;2010年,我们尝试将书香建设与陶艺活动整合;2011年,我们正式推出“书香陶艺节”;2018年,我们将把书香陶艺与多年积淀的成果进行更深度的融合。
新的一年,我们会持续从“诵读经典”和“践行经典”两方面深入推进学校书香陶艺课程,巧妙地将陶艺活动与诵读经典相结合,深入贯彻“品经典、诵国学、扬文化、端品行”主题思想,培养博学儒雅的新一代少年。
构建书香校园,在学校整体环境的设计、规划方面,既要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又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使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国学、学习国学。学校从走廊墙壁文化入手,一层一个主题,从低到高分别按照主题布置相关内容,张贴在楼梯口醒目的位置。同时,我们在走廊张贴许多与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让学生步步看国学、时时受熏陶。我们重新布置校园的许多小角落,阅览室、宣传栏、家规文化园都具有浓浓的古味。精心打造“国学经典”和“陶艺”开放式书架,购置适合各年龄学生阅读的国学经典丛书和关于陶艺的书籍,更新开放式书架,让学生随时随阅读经典,感受经典。
我们主张以活动促进课程的创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在原来午间书香半小时基础上,形成几个特定国学诵读时间段:经典国学,晨间诵读;智慧国学,午间细品(午间国学15分钟);相约国学,欣赏心赏(国学经典视频观看);相约国学,温馨共赏(亲子国学共赏),让阅读活动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凸显学校诵读活动的特色。我们将陶艺制作融入阅读,让学生用巧手重现经典人物形象或经典片段,让陶艺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他们围绕学习、研究、宣传实践国学相关内容,开展社团活动,发展学生对国学的兴趣,使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典诵读课程包括: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唐诗》、四年级《论语》、五年级《宋词》、六年级《小古文》,从浅入深,供师生和家长学习。
我们已经连续开展多次书香陶艺主题周活动,从“百善孝为先”到“诵礼明理、学礼立德”,也开展了以“孝”和“礼”为主题的读书月系列活动,成效明显。2018年,我们把活动主题定位为“分享”,分享爱,爱分享,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升华在特色课程中的所学所得。
同时,我们将开展全校亲子陶艺制作大赛,主题将紧密围绕“分享”展开,让家庭成员协同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更深的情感连接。
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假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设立创新活动主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传统美德,认识国学内涵,传播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努力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中的“节日”主要涵盖民俗传统节日。为此,我们将充分挖掘和整合传统与特色节日的教育资源,并不断增加新的内涵,把原本单一、独立的教育活动的点连成线、形成面,构建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的多维度教育活动体系,用富有特色的活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搭建平台,促进学校道德文化建设。我们努力把“传统节日”这一主题教育活动做大、做强、做新,从而形成鲜明有效的学校主题教育特色。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义乌市滨江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03日第6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