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最重要的并不在于读书,而是把这些经典浸润到我们的心灵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安顿,我们的信息得到增加,我们的精神受到陶冶】

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心灵深处扎根

发布时间:2018-01-03 作者:郭齐家 来源:中国教师报

我们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培训时,一定要与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这个需求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时,不能是为了读传统文化经典而读经典,是为了建设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体现在文化的什么地方呢?就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还无法对新时代提供更好的借鉴和指引。其实,习近平总书记用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很生动,把传统文化融合到里面,如果我们能给各级干部和教师将这些讲解、解释清楚,其实他们就对传统文化有亲切感,不会有隔阂感,然后教师们才觉得几千年前的文化不仅不会与我们无关,恰恰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好、消化好,从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和悠久传统文化中,吸取我们中国的智慧、中国的精神和中国的方案,凝聚中国的力量。

我们在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和培训时,一定要有所重点、有所选择。过去古代的书院各有自己的特色,如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办的书院都不一样,每个书院都有时代的特征,还有主办人的特性。敬德书院将教师培训作为重点,就一定要在这个特色上发力。

我们在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和培训时,一定要读经、要读书。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很多,但最根本的要把几本著名经典读下来,那就是《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等,这是一个中国教师的必读经典书目。其中,《论语》和《道德经》可以说是经书的基础,把这个基础打好了,其他的书都好读、易读。经典的书,不能像看小说一样翻一遍就完,而是要放在桌边、枕边天天看,天天琢磨。读经典,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慢慢体会,要有自己的生命体现。所以,我想最重要的并不在于读书,而是把这些经典浸润到我们的心灵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安顿,我们的信息得到增加,我们的精神受到陶冶。中国文化讲求生命的觉醒,讲求美好人性,要致良知。读传统文化其实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得到觉醒,我们一辈子都要读,青年时代读有青年时代的感觉,中年时代读有中年时代的感觉,老年时代读还会有老年时代的感觉,因为人的觉醒是不断发展与提升的,并且会引起我们的内心、气质上发生变化。

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我们常常谈教学相长。教与学之间其实有一个场,如果教师发的电波与学生发的电波在同一个“频率”上,效果就特别好,因为他们的心灵感受是在一个频道上的,彼此都会受益。

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我们的发展之根。我国的清明节、国家公祭日、家族的祭祀,都是为了通过文化串起我们发展之根,不能让文化的根脉被割裂。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我们的事业才有更好的发展。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03日第13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