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针对教育中存在的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竭泽而渔、不讲科学的问题,我们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强学校的自主变革,引导学校走向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1月23日,2018年中国教育科学论坛之“新样态学校的思与行”分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围绕此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新样态学校,让教育更有“人性”

发布时间:2018-01-31 作者:本报记者 吴绍芬 来源:中国教师报

嘉宾:

石中英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陈如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余智军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副局长

刘羡华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副局长

王  燕 重庆礼嘉中学校长

凌建红 山西运城盐湖区魏风小学校长

什么是新样态学校

中国教师报:新样态学校的提出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有哪些基本主张?

陈如平:新样态学校是针对“旧样态”学校而言的。所谓旧样态,是指人们对学校及教育的一些不满意的样态形式,包括教育中存在的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竭泽而渔、不讲科学的问题;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等。针对教育中存在的这些样态,新样态学校必须反映对学校和教育发展的新认识,其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只是盯明星校,而应更加关注老弱病残的学校”,即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和没落的老校。希望通过新样态的探索找到一条适合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路径,促进和带动学校整体提升。

新样态学校是基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进行的理论思考,是一个高概念,旨在突破以往学校发展方式,以“至善”为最高价值追求,将全面育人作为核心任务,强调要重新审视学校中的“人”;将内生性作为文化表征,倡导开发“学校精神”;将整体建构作为有效模式,具体实施要走系统路径。概括地说,这种新样态学校具备“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四有特征。

刘羡华:过去,我们也曾经提出教育要有“四度”,即以实现区域教育品质新跨越为目标,办有态度的教育;关注每个师生的全面发展,办有温度的教育;敢于改革创新,办有力度的教育;加快提升区域的凝聚力、影响力、吸引力,办有速度的教育。而这恰恰与新样态学校建设理念不谋而合、达成共识。根据深圳盐田区的教育实践,我们认为,“有人性”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让学生成人为本;“有温度”就是要办活的教育,要办亲切的教育,办让学生喜欢的教育;“有故事”就是学校要办得厚重,学生要基础厚实、知识广博、活力无穷;“有美感”就是学校要具有知识之美、思想之美、青春生命之美和形态之美。

石中英:新样态学校是一座教育改革创新的百花园。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今后的改革开放必然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丰富,当然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新样态学校是在教育改革开放背景下提出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主张与理念。各学校在践行新样态理念时,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基于教育信仰、主张进行多样化的改革行动和实践。

新样态学校是学校发展的共同体。新样态学校倡导的发展理念是强调内生发展,是基于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是基于学校内涵和品质内在提升的需要,其发展动力和路径都来源于区域和学校本身。各实验区、实验校之间相互学习,有共同交流和研讨的平台,构成了学校、生命和职业的共同体。这样发挥的作用是1+1>2的。

新样态学校是一次寻找教育初心的专业行动。我们在办教育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功利主义的行为,有时候会忘了什么是好的教育?为谁办教育?教育的本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建设新样态学校,正是要寻找教育初心,按照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办事。

新样态学校建设要重“内生式发展”

中国教师报:在建设新样态学校过程中,有一些可能是新建校、薄弱校,但有一些已经是有了较长办学历史的老校,我们对这些学校采取什么样的建设路径?

陈如平:借助内生型经济、内生型发展的概念,新样态学校一定是要求“内生式发展”的,要去挖掘、去发现,从传统、历史、学校整体建筑布局和环境中,寻找学校发展的基因。

余智军:要实现“学校要有学校样”“一所学校一个样”“校校都有自己的样”的学校新样态,我们绝不能另起炉灶,而应在原有学校基础上再提升、再优化。

作为全国首批课改实验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区域,浙江北仑教育要打造“优质、法治、改革、创新”的高品质教育格局,我们刚好借新样态建设的契机,通过盘点家底、明确主题、提炼理念、构建框架、形成品牌,将区域内学校发展的颗颗“珍珠”串成“项链”。每一位校长将目光重点投射在“整体育人模式下的特色课程体系”建构上,通过不断追问“培养什么样的人”,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区域内每一所学校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并用课程结构图呈现学校课程群内在的关联。尤其是特色活动创建中,校长和教师共同努力,让学校“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活动都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

学校品牌建设之路尽管过去依赖行政力量和专家力量,较多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推进做法,这对于区域集中发展是有利的,但教育的力量、最终场所主要在课堂,最终的实施者主要是教师,最终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因此,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学校中“人”的力量,从新样态建设的视角,将“分散化”的现象进行“整体建构”,提出学校系统变革和整体创新的思路,挖掘和解码学校的文化基因,走“内生式”发展之路。

刘羡华:我们鼓励学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培养自己的校园文化,办出自己的校园特色,一定要立足内涵求发展。通过全面实施、突出重点,打造魅力课堂、推进智慧教育、实现课程再造。以课程体系创新为抓手,构建课程新样态;并以新样态学校建设为引领,为教师立德树人铸魂。如开展全区教师集体宣誓活动、全国首届“四有杯”教师综合素养大赛,创建微信群,举办“盐田教育大讲堂”,组建名师工作室联盟等,目的就是帮助校长、教师找回教育的初心。

石中英:新样态学校作为教育改革的专业行动,要从外延式发展聚焦到内生式发展,最终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孩子学习和发展需要。

新样态学校建设要重“文化自觉”

中国教师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改革要有文化自信。在新样态学校建设中,我们如何让学校体现传统文化精神,显现本土文化特色?

王燕:当下,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倡“文化自信”,善讲“中国故事”。学校突出“以礼持校”“以礼聚心”“以礼育美”“以礼致知”理念,通过实践“礼文化”的教育哲学和学校价值观,让学校更有人性、更有温度、更有故事、更有美感。

中国教师报:请具体谈谈您的学校是如何以“礼文化”为学生发展打下文化印记的?

王燕:地处重视文化礼仪的城市重庆,学校通过“仁”体现人性,通过“情”体现“温度”,通过“美”体现“美感”,通过“功”体现“故事”。学校教育充分思考人的基本属性和发展诉求,进而规划“培养什么样的人”“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形成什么样的价值体系”,让学校办学充满人性的光芒。如学校以“重礼博学,赢得未来”为校训,通过“博学、慎思、笃研”的教风和“勤学、乐究、恒思”的学风,让学生提升现代城市素养、收获幸福美好人生;通过重视学生身心发展、学法指导、生活指导和生涯规划,关爱学生;通过礼仪课堂、情商课堂、家庭教育、百家讲坛,关心家长;通过对教师健康身体、阳光心态、审美情趣、专业成长的关注,关怀教师;通过同伴之谊、师生之情、亲子之爱、家校之和,形成家、校、社区的关切互爱。面向全体学生,学校分层次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礼仪常识、情商,注重他们的人格修炼和生涯发展;重视礼仪活动与社团建设,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健康、立体成长。

凌建红:在新样态学校建设中,我们要注重从提升教育质量到培育文化自觉的转变。我们学校地处山西运城,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滋养了运城这块最早被称为“中国”的土地,学校也因这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而积淀了厚重文化。在新样态学校建设中,我们以“发扬古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创新生成了新《魏风》,并打造魏风校园文化。魏风小学因为以《诗经·魏风》而命名,本着“古魏新风”的办学理念,我们从诗经、唐诗、宋词、元曲、中外现当代诗歌中,收集整理与《魏风》七篇主题相关的诗歌篇目,编辑成册,形成国学校本教材。由读诗、吟诗、诵诗到写诗,突出诗歌特色,传承诗歌文化。而且,全校师生每天一节书法课,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书法已经成为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共同营造无处不书、无书不景的校园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置了魏风七彩课程,组建了魏风小神龙足球队,魏风七节主题探究综合课程,为孩子们打上了儒雅魏风、七彩魏风的烙印,树立了魏风师生的文化自信,彰显了民族情怀。

石中英:文化有助于为学校发展营造好的“生态”,新样态学校的建设是教育的一种自主变革,我们不仅要改变学校内部,还要改变学校外部的生态环境,要为教师赋能,强化本土特色,形成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31日第12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