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四体系一特色”培养卓越教师

发布时间:2018-01-31 作者:夏立新 来源:中国教师报

自从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作为教师教育国家队之一,3年多来一直推进卓越教师的培养。学校希望培养出具有“四能”“五教”“六者”特征的未来教育家:“四能”,即教育创新能力、数字化生存能力、教学科研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五教”,即乐教、适教、懂教、会教、善教;“六者”,即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学习过程导学者、教学资源开发者、教学方法创新者、教育教学研究者与教师专业发展终身学习者。

为了培养卓越教师,学校构建了“四体系一特色”培养模式。通过实现卓越教师培养的师德养成体系、本硕阶段学术性与师范性课程衔接体系、实践能力贯通体系、校内校外协同培养“四体系”的构建,推动学校教师培养中的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发展全面、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六者”特征的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卓越教师。

目标引领,构建卓越教师培养师德养成体系

卓越教师的素质结构应该包括师品(教师理想信念、教师仁爱之心、教师责任心、教师表率等)、师识(教师知识、教师意识、教师见识等)、师能(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引导能力、教育评价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教育拓展能力等)、师行(包括教育理念合时、教育认识合理、教育行为合规等)。学校构建以理顺机制、统筹育人、聚焦课程、融入教学、长线熏陶、促进养成为思路的师德养成体系。将教育品质培养贯穿师范专业本科和教育硕士两个阶段。具体来说,本科阶段主要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具备未来教育家发展潜质的高素质师资;教育硕士阶段定位于“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教育家”,尽快实现“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卓越教师”三级跳发展目标。

注重优化教师教育素质养成方式。学校教师教育学院、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等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单位,加大开展教师教育有关文化养成的教育活动,既注重学科和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又注重教育实践艺术的训练锻造、教育研究习惯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家精神品质的熏陶。

本研一体,构建卓越教师培养的学术性与师范性课程衔接体系

研制更新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标准。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结合卓越教师培养标准,学校先行组织历史、化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等专业开展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培养试点,探索“4+2”等本硕一体化培养方式,为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培养积累经验。2017年9月,启动5个专业的卓越教师培养试点,从近3个年级中各选拔20人组成卓越教师“4+2”一体化培养实验班。2018年开始,在教育部推免指标基础上,学校予以配套,开始推荐选拔5个专业的2015级卓越班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这样,既体现分阶段、有递进的特点,又努力实现整体性、衔接好的特点,特别是体现学校教师培养的信息素养特征和信息技术融合能力。

着力围绕课程教学中心环节完善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本科阶段注重打牢学科专业基础,教育硕士阶段着重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设计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进一步完善个性化、实践性、综合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

组织研究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公共教育学类课程体系,按照有机衔接、避免重复、分层学习的思路,修订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层级合理、结构紧密、逻辑清晰、适于学习的公共教育学类本硕一体化课程体系。

应用驱动,构建卓越教师培养实践能力贯通体系

学校以主线贯通、本研一体、应用驱动、适当分层、成果评价、实践反思为思路构建卓越教师培养实践能力贯通体系。

注重本硕一体化教师教育实践。在本科阶段系统开展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的基础上,在研究生阶段重点突出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反思,重点突出教师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努力构建教师教育实践本硕一体化教学体系,既注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分级实施,又注重教师教育实践的经常性反思和理论性回顾,达到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螺旋式上升与反思性提高。

着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发挥大学课堂教学示范作用,科学规划师范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接中小学课堂实践,经常组织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交流对话,规范师范生的教育见习观摩实习环节,引导师范生深入基础教育一线跟踪调查研究,扩大和巩固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强化实践环节和实践育人过程。

五位一体,构建卓越教师协同培养体系

学校以地方政府、教育企业、高等师范院校、科研机构和中小学校五个方面协同培养的思路开展相关改革,力图构建“五位一体”的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新体系。实行资源集成式发展模式,协同设立培养目标,协同设计课程体系,协同建设课程资源,协同组织教学团队,协同建设实践基地,协同开展教学研究,协同评价培养质量。

在此前提下,学校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彰显卓越教师培养的数字化教学能力的优势与特色。如组织建设数字化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教师教育资源,推动翻转课堂、混合课堂等教学方式改革,力争在“十三五”末,使混合课堂总数占到所有课堂总数的30%左右,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

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将学习研究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模仿、学习者自身不断的反思与教学实践,把以数字原住民为主要特征的学生培养成有别于教书匠、具有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此外,学校通过与美国、英国等国家高校合作,提升学生国际视野。

总之,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学校充分突出信息化学科优势,致力于推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加强对卓越教师“数字化能力”的培养。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31日第13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