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对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影响不要耸人听闻。要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重点是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结合,最终让学生受益。

互联网带给中小学教育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8-01-31 作者:钟秉林 来源:中国教师报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堂等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这些学习方式可以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个性化进行线上学习,有助于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的诞生和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促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育的融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此外,互联网教学的发展对教学方式的变革、优质教育资源国际拓展、多元文化的国际理解搭建了新的、更宽阔的平台。

确实,随着互联网教育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有人十分担忧,认为学校甚至教师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消亡。这种担心未免有点夸大,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引发新一轮教育教学变革,尤其是教师必须为这种变革做好准备。

知识传播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学校教育受到直接冲击,教师角色正在发生转型,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师生之间应该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教学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知识传输的阶段,就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传统学习往往是通过教师讲授实现。第二个阶段是知识内化,就是学生要把接收到的知识消化吸收,真正掌握,将来可以学以致用。传统的方式一般是课后学生复习、做习题,教师进行辅导答疑。而互联网教学使这个过程面临被颠覆的局面。在互联网教学背景下,知识传输这个环节可以从课堂转移到课前,学生在网上通过个性化学习实现知识传输。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反思、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所以,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学习过程的革命,内涵就在学习过程的颠覆。这些变化也给学校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多样化的质量观,突破千校一面、万人一面的培养模式,多样化、个性化培养人才。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变革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要积极探索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在这种学习共同体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实现教育目标。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上。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和学生管理机制。调整教学组织乃至传统的教室布局,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教师考核标准,完善学生学习效果跟踪和综合评价机制。

高度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加强教师培训,让他们重视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要鼓励教师研发网上课程,参与线上教学,特别是要把重点放到线上线下教育相融合上,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当然,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增加网络教学与教育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这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冲击与机遇,我们要保持敏锐的目光,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积极探索。但我个人认为,我们不能炒作,不能夸大其词。虽然互联网教学可以把一门课程做到效果非常好,但是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我们要跳出互联网教学发展的误区,它并不能取代一切,包括教师。因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校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都会对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这是现有互联网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所不能完全取代的。除此之外,学生的社会发展性素质养成,人际关系、公共关系、团队精神、人格培养等方面,互联网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

我们要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重点是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结合,最终让学生受益。当然,我们也要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适应学生自主选课、分层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的能力,发现学生特长和潜力、指导学生选课和规划学习生涯;加强师德,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对教育、对学生的爱,没有教师的全身心投入,我们无法很好地教书育人。因此,今后还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31日第12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