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老匠人“师从”小学生

发布时间:2018-03-07 作者:贺 静 来源:中国教师报

“非遗”课程是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关注和开设的一类课程,我校根据校情和地方文化特色也开设了相关课程,“竹篾编织技艺”课程便是其中之一,年过70的老人许正阳是这门课程的导师。

竹篾编织是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是一项细致活,讲究手上功夫,需要制作者拥有足够的耐心。举止活泼的小学生能够坐下来安安静静学习吗?让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成了助教——我的心病。

第一次课,许正阳老人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学生置身青翠竹林,听许爷爷讲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等篾匠基本功,学生全神贯注的模样让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第二次课,许正阳老人教学生利用细软的篾条编织竹篮。当学生听到要将竹篮当作礼物送给家人时,一个男生大声说:“爷爷,能不能编其他物品?”

话音刚落,教室沸腾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编蜻蜓,有的说编文具盒……许爷爷忽然大声咳嗽,教室瞬间安静了。学生们看看许爷爷,又看看站在一旁的我,眼神里流露出不满。

我问学生:“你们不喜欢许爷爷吗?”

“不是。”

“既然不是不喜欢,为什么在课上吵闹?”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很喜欢许爷爷,只是有的同学不想编竹篮,想编更有意思的物件,比如中国结。”

其他学生表示赞同,这时许爷爷犯了难:“我不会编中国结怎么办?”

我一下子怔住了,不知如何收场。幸好学生严翱芸表示用红绳编织过中国结,许爷爷也提议与严翱芸一起教大家尝试用篾条编织中国结。

严翱芸有些胆怯,许爷爷走到她身边,拍拍她的肩膀说:“我这个老头也想赶时髦,学编中国结。”其他学生也大声喊道:“请小严老师上台!”

在大家的鼓励下,严翱芸走上讲台。篾条在严翱芸手中穿错交织,教室里鸦雀无声。由于篾条与红绳质地不同,严翱芸时不时停下来思考,这时许爷爷会与严翱芸小声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不断尝试后,竹篾中国结有了模样,有的学生在圆润光滑的中国结上绘上精美的图案,还有的学生在中国结上刻了诗句……许爷爷说,学生为他带来了最新设计理念,做出了更符合当下生活潮流的竹制品。学生们还设想帮助许爷爷创立自己的品牌在网上售卖,让更多人感受竹篾制品的美。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课程没有按章办事,但是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却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让课堂散发出更迷人的味道。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临澧县第二完全小学)

校长点睛

碰撞生发创造力

□ 陈 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播下对非遗文化热爱的种子,不能忽略了学校这个重要载体。

我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分年级开设“竹篾编织技艺”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竹篾编织这项民间工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老篾匠们的手艺也后继乏人。而自从学校开设“非遗”文化课程后,“头脑风暴”在课堂时有发生。

学生在学习中领略本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本土“非遗”文化的理解,更有利于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样的校本课程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甚至对于像许正阳老人这样的匠人也是一次文化认识的升华。

就这样,一门课程为老匠人的生活和传统技艺的传承带来了新契机。

(作者系湖南省临澧县第二完全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07日第7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