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把感恩教育寓于活动中

发布时间:2018-06-20 作者:呼宝珍 来源:中国教师报

父亲节到了,如何让身处青春期的学生更深地懂得父母亲情?我在班里召开了一次感恩父亲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在参与过程中体悟父爱的深沉和伟大,感受父亲的辛苦和不易,从而更深地懂得父爱亲情;能把感恩活动转化为实际行动,以父母认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二、活动形式

问题导引、参与体验、感悟升华。

三、班会流程

【活动一】问题导入:有多少学生在家中没有与自己的父母发生过矛盾冲突,请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我能大致掌握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状况)

结果:全班42个学生,5人举手表示没有与父母发生过冲突,37人曾因各种原因与父母起过冲突,约占88%。

【活动二】参与体验: 让学生在参与选择中体悟父爱亲情。

第一题: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眉毛,面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要求:班中所有男生参与此题选择,女生不参与此题)

结果:多数男生选择了B,部分男生选择C,答案A很少有人选择。

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于是询问原因。一个男生问我:“老师,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我说:“当然是真话。”学生说:“虽然我曾经很爱她,但如果一个女人真的毁容了,想想自己以后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女人,我觉得还是有点受不了。所以,我选择B。”

第二题: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要求:班中所有女生选择,男生不参与此题)

结果:女生的答案是3种情况都有,但多数女生选择了C。

两道题全部做完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有学生说:我发现女人毁容比男人破产还可怕,一个女人一旦毁了容,男人就不爱了;有学生说:我发现爱情会随着你的容貌、地位、财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第三题:他是她的父亲,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眉毛,面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第四题:她是他的妈妈,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全班学生的选择结果:42个学生,这两道题都选择了A。

问及理由,他们几乎异口同声说:“因为他们是爸爸妈妈啊!”

(设计意图:所有脱离现实氛围和缺乏学生感悟的道德教育,都特别容易引起他们的排斥,因此我以做选择题的形式推进,让学生在参与选择中感悟亲情的伟大)

【活动三】感悟分享: 4道题全部做完,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有学生说:爱情是有条件的,它会随着一个人的容貌、地位、财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有学生说:亲情是无条件的,它不会因为你的容貌、地位、财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活动四】播放北大学生李媛媛的演讲短视频。

(要求: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用心体悟演讲者对父母的感念之情)

【活动五】介绍父亲节的由来。

我问学生:“大家知道为什么许多国家设置父亲节和母亲节吗?关于父亲节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分享在网上查到的相关内容,并深情朗诵关于“父爱”的文章。

【活动六】拟定计划:请拟定一个计划,主题是我能为父母做点什么?

(要求:用爸爸妈妈能接受的方式,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让他们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父母,让他们因为有你这样的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设计意图:关于感恩教育,有太多煽情的做法,如让学生回家给父母洗脚,如在专家的过度渲染下,许多学生和家长立马被感动得抱头痛哭。但这样的感恩教育并不适合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成熟的中学生。基于我班学生的实际,我让他们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表达感恩)

学生选择了不同的感恩方式。宁华说:“我是一个不善于当面表达感情的人,所以我选择感恩父母的方式是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张鹏说:“我既不喜欢用文字表达感情,也不喜欢当面和爸爸妈妈说爱,我选择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用行动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活动七】班会总结:我说,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会因季节更替、名利浮沉而改变,也不会因为容貌、地位、财富的变更而遗失,这就是父亲的爱、母亲的爱。

四、班会效果和反思

学生佳佳说:“记不清有多久没和爸爸妈妈正式坐下来说话了,昨天当我真正坐在他们身边,看着岁月刻在他们额头的一道道皱纹,我发现他们不再年轻了,他们更需要我的理解和陪伴。”梦华的爸爸说:“读着女儿一字一句用心写给我的信,我的眼泪哗哗地流,感谢老师在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和引领,让我拥有一个懂事的女儿。”

美国学者拉思曾说:“学校教育,要让学生在内部的道德冲突中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教育要反对公式化的说教和死板的灌输。”为此,我试图走出以往教育的窠臼,设计了这个以学生“参与、体验、感悟”为主线的班会,把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内隐于各项活动之中,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体悟亲情,在交流辨析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但是作为班主任,我们既要重视一节班会课的效果,又不能过于迷信它的效果。为了确保效果的持久性,我们还需要在班会结束后开展后续活动,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扶沟县教师进修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8年06月20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