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人即目的

发布时间:2018-07-04 作者:黄武雄 来源:中国教师报

随看随想

黄武雄(1943—),台湾新竹人。数学家,教育家。社区大学的创办人和教改的先驱者。

    集中体现黄武雄教育思想的代表作,首推《童年与解放》;该书论旨是“人的自然能力”。作者以“人即目的”立基,从这里展开论述和思辨,涉及众多知识领域,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都极具启益,是厚重而珍贵的教育文献。因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被誉为台湾教育和教改的扛鼎之作。

    这里所选为该书第一章《人即目的》。这应该是人们的共识和信念;真正意义的教育行为,当以此为思想内核,以此为起点和归属。“人即目的”这一枚思想之果,是在风吹雨打、雷击火焚中淬炼出来的;作者略述了这一历程。

    人不知自为目的,或不能自为目的,唯愿已是历史。(任余)

人的本身便是目的?人能不能是国家、宗教、家族,甚至是经济体制的工具?

1788年康德出版《实践理性批判》时,初次提到“人即目的”的观念。他这样写着:“人决不能被任何人,甚至不能被上帝,只当作工具,而不同时作为目的本身。”

当时康德的主张并不彻底。他认为人之所以也必须是目的,是由于人为理性的存有物,而理性是超验的,是上帝的面目,上帝则又是一切的目的,所以人也是一切的目的。

其后一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震撼全世界。迄1794年底,法国人民完全击溃欧洲保守联军的围攻,康德在革命的鼓舞中,才首度如此明白地宣称:“人即目的,不是工具。”主张每个人都应当被尊重,而且被承认他本身的绝对目的。如果因外在目的,把一个人当作工具来使用,便是侵犯了人类天赋的神圣权利。这时候,他认为政府的功能,应该在帮助个人发展,而不应该在利用个人。

不论是早期以“人原为理性的存在物”,或后期以天赋人权来论证,康德都把人即目的的主张纳入他所谓的绝对道德,亦即“实践理性”。实践理性是本体的,是超验的,同时也是先验的,出身时便安置于人的内心。它超越现世的宗教、政治、科学以及世界所有的价值与现象。

所谓实践理性,实则是实践纯粹理性的简称。比实际纯粹理性还明显属于本体的,则为纯粹理性。依康德的思想体系,时间与空间的数学结构便是纯粹理性的地基,它们尤其是先验而绝对的。

半个世纪之后,非欧几何的发现,显示另一个空间结构的存在,康德心目中的那个欧几里德空间不再是唯一而绝对的空间,而20世纪初相对论的建立,更告诉世人,时间观念也可以因观测系统改变而不同。康德纯粹理性的地基崩塌了,连时间与空间都不再是先验而绝对,那么纯粹理性的实践面,作为代表上帝的至善,其先验而绝对的基础,亦随着动摇。

不过“人即目的,不是工具”的信念,并没有因为康德先验理性哲学的基础动摇而跟着瓦解。事实上,使得它的轮廓逐渐清晰的,并不是任何哲学体系的勾勒,而是人真实的历史。法国大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变。“人即目的”的信念,便在这空前剧变的历史尘埃中,逐渐成形。

跨入19世纪,工业革命逐步从根本改变了人生活的面貌,人在技术上成功地完成了能量形式的转换与贮存,黑夜变成白昼,偏远变成近邻。在工业革命促成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同时,欧洲各国的帝国主义跟着兴起,殖民的浪潮席卷亚非与拉丁美洲,亿万生灵在来不及看到摸到殖民者的枪身炮筒之前,已陷入灭种灭族,天地不应的劫难。近代严酷的国家主义,在富国强兵整齐划一的步伐声中成形了。国家神话被精心地刻画。曾经为了保护革命成果,在巴黎慷慨激昂的人心中凝结起来的征兵制,不久便被引进欧洲各国,结束了过去募兵制下兵源短缺的有限度战争。更由于国家主义的推波助澜,战争的规模急速扩大而动辄横尸遍野。借工业革命而壮大起来的资本主义,正剧烈地恶性发展,使失去生产工具的广大劳工及其家人,一夜之间变得赤贫如洗,三餐不继。阶级的尖锐对立,把国际歌深沉的声浪和血泪送入云霄。而反映着“人类一家”最高情操的西班牙保卫战,竟然只换来理想的寂灭与独裁者的狞笑。然后是几乎毁灭人类文明自身的两次世界大战,鬼呼神号的韩战与骨肉流离的越战。究竟人是目的,抑或工具?

人与人的鬼魂在炮火与血光中惶惑地颤抖。

几经浴火重生,人终于听到人道主义自人类古老的心跳中传来。那古老的空谷足音这次变得清晰可辨,是因现代社会的丰裕。到20世纪后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已经高度发达,人的个体开始拥有条件从传统的经济组织,从严密的社会组织之中游离出来。在物质的基础上,个体似乎可以从集体的宰制下挣脱出来,重新面对人是目的抑或工具的课题。

从漫天飞扬的历史尘埃中走出来,人终于看清楚本身原是自然的儿女,是自然孕育、自然赋予的生命。“人即目的”的基础不必建立在先验的理性、上帝或哲学。作为自然万物的成员,人要发展生命,充实生命,完成生命,便是生命个体的目的。对于人的个体来说,生命本身便是目的,即使为利他、利众而自我牺牲,也应基于生命本身的内在信念与自我锤炼,基于人完全的自由意志。对于人的每一个个体,他本身便是目的,这样的主张是天经地义,正如婴儿出生就有吮吸的本能一样,是先验而毋庸争议的。

(选自黄武雄《童年与解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中国教师报》2018年07月04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