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爱是可以学习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8-08-22 作者:徐 飞 来源:中国教师报

再次捧读艾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作《爱的艺术》,我的心不断地为一种博大、慈爱的情怀而激荡。这是一部每次读都能给你留下思索、带来震撼的书。

一个人只有通过能力、人格和德行的提升,才能得到自己向往的真爱,这可以看做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和主题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弗洛姆提出了“爱是一门艺术”和“爱是需要学习的”著名论题。尽管这本书没有专门讨论教育中爱的问题,但我们在弗洛姆爱的主题指引下,将探究的触角伸向教育领域,同样获益良多。

师爱,需要一种能力。爱普遍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由意愿所控制的情感,但弗洛姆认为,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的感情。弗洛姆指出,在爱的问题上人们易犯的错误有:第一,把自己置于爱的被动地位,首先问“我被对方爱了吗”,而根本不去问自己是否有能力爱对方;第二,认为应该有爱的对象然后才会有爱,从而否认了爱的能力因素,亦即认为“爱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找到爱的对象”。

这两种爱的误区在教师身上也存在着。几乎所有教师都会在乎“我被学生爱了吗”,而很少去反思自身是否具备爱学生的能力。而有些教师误将对优秀学生的爱,当作对全体学生的爱。他们认为,不能爱上所有学生,是因为总有些学生“让人爱不了”。其实,爱优秀学生不足为奇,爱所有学生、爱那些发展有障碍的学生,才是一种伟大的师爱。因此,教师不能将爱的希冀寄托在优秀学生的闪亮登场上,而忽视自身爱的能力的提高。因为,爱是一种能力,与对象无关。让我们记住弗洛姆的论述“爱并非是与某一个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能力,性格上的一种倾向”“如果一个人只爱他的对象,而对其他的人无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自私”“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

弗洛姆说,爱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虽然,“发展学生个性”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句时髦口号,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依旧固守着心中“优生”的统一标准:听话守纪、成绩优异、品德良好。虽然我们也都认识到挖掘学生潜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意义,但当与我们心中“优秀”学生有别的个性学生出现时,我们是否有胸襟去包容和欣赏?又是否有勇气去接受和培养?已经习惯在考试轨道中前行的教育工作者,又有多少人能够把真心的欣赏和赞美送给在这个轨道之外的“优生”呢?

世界的美不是因为相同,而是由于差异。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每个生命原有的形态,并力图使这种天然形态的潜能尽情地发挥出来。没有必要把小草培植成大树,把蚂蚁克隆为大象。我们甚至应当承认:做“差生”也是人生体验之一种,也是上天对个体的恩赐。教师只有一个任务,让所有学生在对生命的饱满体验中发展自己的潜能。伟大的师爱,就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走向自我的丰富。

《爱的艺术》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尤深:“爱,是人类生存的答案。”对教师来说,爱的另一重意义在于成全学生的生命。只有自身具有强大的爱的能力的教师,才能激发起学生心中强烈的爱。而一个不具备爱的能力的教师,是不适合走上讲台的。凡是优秀的教师,无不是爱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爱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让我们在爱的学习中不断长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中国教师报》2018年08月22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