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大锅饭”解决不了个体成长需求

发布时间:2018-08-29 作者:本报记者 孙和保 来源:中国教师报

教师成长绕不开培训这个话题,培训作为教师个体成长的必需品,能为教师“强健体魄”,现实中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开展的培训虽有相当成效,但与教师的期待、时代的要求,尚有距离。当教育管理者在呼喊教师培训出力不讨好时,教师也在为自己的成长找不到路径而左冲右突。

是时候改变了

“该是改变的时候了”。让人欣喜的是,在众多的观点和经验分享里,这句话成为一种共识。

都说旁观者清,每当在文章中看到一个区域好的经验或者做法时,激动与遗憾充斥着内心,激动的是一个区域如果有一个好的抓手,就撬动了整个地区教师的成长;遗憾的是这么好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得到复制和推广,让更多的教育人从中受惠。

然而,现实中面对区情、校情、师情不一的现状,很难用一种方式、方法把众多的教师成长“放到一个篮子里”,但透过一个好的经验、方法,看到背后人的思想、行动的改变,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区域教育管理者或者说手握事关教师培训权的人,明知传统的培训需要改变却无动于衷,这是对一个区域教育发展的失职,也是对众多家庭的不负责任。

每个人对培训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效果好的培训从整合培训机构、课程资源开发、按需施训、注重教师精神引领等方面实现各个环节的精分,从策划到组织再到后期反馈,打破大一统的“大锅饭”模式,培训者提供什么、教师就学什么的培训方式已然不能满足教师多元发展的需要。

寻找好培训的基因

7期的专题策划,我们收到了全国各地的许多经验来稿,通过组织分析、总结,不难发现,效果好的培训都有一些共同的优质基因:

在培训组织机构上,要打破多部门的壁垒,整合相关机构,组建教师研训中心。在现行的教师培训组织架构上,因为培训机构过多而出现培训时间冲突、内容叠加的现象屡见不鲜。为减少无序庞杂的培训,要推动各职能部门的资源整合,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设研训一体的教师发展机构,更好地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只有打破组织内部边界,把优质资源集中在一起,既能保证培训效果,又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河北省迁安市、滦平县的做法也印证了这一点,为解决体制的壁垒,他们整合教研、仪器、电教和教师进修学校的资源,合而为一,组建教师发展中心,从根本上实现研训一体、研训结合。

在组织方式上,要转变培训者有什么就提供什么的传统思维,努力实现按需施训。培训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许多时候是培训者没有整体规划意识。培训者掌握着什么节点需要提供什么培训的节奏,没有为教师的成长做好规划,培训零敲碎打形成不了教师成长的完整链条,培训变得不痛不痒、可有可无。浙江省长兴县每次教师培训前都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基层学校、教师对培训的意见与建议,做好教师培训的需求调研工作。只有“我提供的,正好是你需要的”培训出现,培训才变得有意义。

同样,教育主管部门如果只盯住自己有什么,不能开创性地进行资源整合、课程开发,从跟着形式走转变为培训的引领者,培训又会陷入“一潭死水。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山西省大同县、浙江省衢州市,他们以学生成长需要、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研究、开发适合本区域的培训方案,通过培训的逐步落地,进而搅动教师成长的“一池春水”。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从“桌餐”转变为“自助餐”,保证教师成长的供需平衡。增加培训内容的可选择性,是培训吸引教师的关键。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根据各个阶段教师不同的发展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如针对新教师的3年发展课程、骨干教师5年发展课程以及班主任课程、分学科课程等,满足了不同教师发展需求。

与此同时,应对社会的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在做好培训长期规划的同时,增加培训的灵活性,实现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的统一,让培训的课程从无到有、培训形式从单一到综合、培训内容由弱到强。

2017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针对时下学校危机事件不断,学校对突发事件处理应对不当,屡屡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发了一级、二级培训课程,并运用讲座、教练技术、现场演练等形式,将现场处置流程、最佳响应时间、必备应对技巧、善后处理等内容编入培训方案。通过持续培训和反复演练,培养教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安全自护能力。

创新培训模式,在考量区域统筹的基础上,关注教师成长个性需求。时代在发展,每个人对成长的渴求度存在着差异,而传统的培训前提是把所有的教师都假设为迫切需要成长且适用一个模式,“你之蜜糖,彼之砒霜”,培训要照顾到不同的“学情”,要通过培训满足教师多元的发展需求,进而遴选、组建不同的教师成长梯队,让渴求成长的教师尽快成长起来。要针对每个教师设计终身培养计划,并且配备导师、选择课程、供给资源、配置实践条件等,使每个教师有合适的培训时间、地点、任务、目标。

也许有人会反问这样做的难度和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从“大一统”到“小而精”是教师成长的必然选择,培训环节的精分,让教师有更多机会触摸到成长的“兴奋点”,进而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做到了这样的“小而精,通过构建名优教师成长“基础平台”,实现全覆盖且动态更新,让每个教师都看到成长的希望。

在教师教育的整个链条上,教育主管部门所有的决策依据都是为了教师获得更好的成长,而不是设置阻碍,如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长项海刚所言,“教师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桃子’,一个个‘小目标’得以实现,逐步形成职业‘生长线’”。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好培训前端,同时把培训延伸到教育教学实践的末端,实现首尾呼应。“学而不思则罔”,只有把培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培训才会有生命力。

河南省卢氏县、河北省遵化市在培训过程中注重教师的“实操”,把“纸上谈兵”转变为真刀真枪的“赤膊上阵”,从“一课三备”“一课三磨”到“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持续跟进、强化实战训练,将教师的常态学习与常态教学活动无痕串联,通过学习感悟“晒”出来、教学教研“融”起来、借助网络“联”起来,为区域教师全员培训探索一条新路径。

而湖南省株洲市通过建立特级教师工作站、河北省兴隆县以名师工作室定点联系县乡中小学帮扶制度,致力于教师“人的发展”,以结对授徒、领岗实践,诊断、示范、指导,实施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跨学段的教师培训,推动联系学校学科建设,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并不孤独

除了培训,教师成长的路还有很多。当有一些人在为关注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化等发出呐喊时,还有一些人通过成立共同体、推广阅读、借助“互联网+”等手段试图作出改变与突破。

“新时代既要抓好改革创新,更要‘回头看’,从‘中师生’培养模式中总结经验”,可以看到对教师成长乏力的焦虑;“必须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清单,取消、叫停不必要、不合理的填表、考评、比赛、评估,避免各种行政主导的活动干扰教师的正常教育教学”,可以看到渴望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改变的期望;“‘戴着脚镣跳舞’的教师们,缺乏丰厚的教育理论修养,也常常得不到各方的积极支持和有效指导,这种无所适从,极大消减了教师的教育激情和决心,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从中看到对教师的理解与关爱……

教师成长,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上至国家下至区县都在想方设法出政策、搭平台,破解教师成长路上的障碍;教师培训,这是一个多元选择的时代,怎样找到适合区情的培训方案,实现因师施培、按需施训,促进教师群体的崛起。

教师强,教育兴。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关注教师成长不仅要压担子,还要给尊重、给奖励、给位子,让教师能感受到:成长路上不孤独。

《中国教师报》2018年08月29日第1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