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李镇西从教30年教育思想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02-2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从班主任到教育家
探索优秀班主任成长途径和方式
——李镇西从教30年教育思想研讨会
  2012年,适逢李镇西从教30周年。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李镇西教育思想,探索优秀班主任的成长途径和方式,班主任杂志社、北京市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会、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于4月12日在京举办“探索优秀班主任成长途径和方式——李镇西从教30年教育思想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耿申,班主任杂志社社长赵福江出席了本次大会。
  据主办方班主任杂志社社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赵福江介绍,此次会议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深度挖掘李镇西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而最重要的是借助此次研讨,通过与会学者、校长、一线班主任的广泛交流,探索李镇西如何实现从班主任到教育家的成长历程。对此,与会专家畅谈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朱小蔓会长认为,李镇西的教师角色是多重的——学科教师、班主任、学校校长。但他一直喜欢做班主任,从1982年大学毕业做班主任,带出几届“未来班”;到2008年,又一次当起班主任。他把班主任工作当作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练就教育“基本功”,不敢、也不愿轻易放弃的阵地。她欣赏和钦佩李镇西有如此耐心、不嫌弃、不逃避这份平凡、琐细,却又百般辛苦、磨人的工作。
  著名教育家蒋自立则表示,自己已与李镇西相识二十多年,从相知到相熟,再到互为知己,他对李镇西老师于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追求是由衷地敬佩。他如此评价说:“李镇西老师是个自我教育家,其大智慧表现为,自爱是自我教育之端,自明是自我教育之要,自立则是自我教育之本。”
  而李镇西自己则认为,从“心灵”到“民主”,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因为“民主”本身就是对“心灵”——实质上是对“人性”的关怀。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他一直割舍不下对班主任工作的那份特殊的感情。
  那么,到底怎样的教师才算教育家?做出怎样的探索,经受怎样的磨砺,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品质方为教育家?从班主任到教育家,是否只是个天方夜谭?
  对此,朱小蔓会长给出了她思考已久的答案:考察李镇西老师30年教师工作历程,我深信不疑,真是坚持做班主任,使他了解孩子的需要和状况,并以此为起点,向深入理解教育的真谛、探寻教育的奥秘进发,创造了一个与时代、与共和国改革开放事业一道前进的中小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丰富而典型的案例。他也正是从贴近教育的真实处敏锐发现现行教育的种种弊端及变革需求,正直批判不良教育,坚守自己的教育立场,从而做到身在小课室,心忧大教育,成为一位被称为“教育家”的教师。
  同时,她还对李镇西成长的奥秘进行了具体“解密”。她认为李镇西成长的秘诀有两点。第一,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这是教育活动的永恒之道,但这样一个朴素的教育真理,常常被我们忘却、丢弃。李镇西老师则坚持与孩子在一起,他把学会与孩子打交道看作教师的天职。他表示自己要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这最让我心动,也以为这是他几十年教育生命蓬勃、一直活跃成长的重要源泉和奥秘。
  第二,在现实中创造可能,致力于培养走向未来的人,这是教育家永恒的使命和行走之道。教育永远是追求理想的事业,教育永远是为未来培养人,教育永远是在不满现实、改造现实中前进。因此,一个有作为的教师永远是在突破困境、超越现实,它既包括指向外部世界,也包括指向自己。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