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现场
在近日举办的“2014年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高峰研讨和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上,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阳里小学陈玉勋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展示课——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为核心,结合三元整合的教学理念,展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合电子书包等新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好评。《鲸》这节课在来自全国100节优质展示课的激烈角逐中,荣获了一等奖。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阳里小学关玉华校长介绍说,课例《鲸》是基于电子书包双课堂教学应用环境下,以学生个性化学习、“研学后教”为理念的教学成果。课前,陈老师在电子书包创建的虚拟课堂中,组织学生收集鲸的资料,上传到班级论坛与学生相互交流;检测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课文内容的预习情况。课堂中,陈老师将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有机融合。通过课前检测,及时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自主研学、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成果展示与互评、多层次朗读等教学活动。
与此同时,学生在随堂测验中也能得到及时反馈。在拓展阅读环节,学生根据小组任务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阅读,通过观看《巧说说明文》微课、鲸的有关视频和文本等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多角度自由表达,在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基础上,以鲸自述的口吻来介绍自己,也可以给《鲸类本领擂台赛》动画配音,还可以在了解鲸的命运后,设计保护鲸的警示语和倡议书,学生相互及时分享了学习评价与收获。相比较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都有了明显提升。
关校长总结说,这节课就是要充分使用个性化学习和以学定教、技术促教这个“神光”去截取学生智慧的这块“蓝田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更自主、更有兴趣地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潘小福在课例点评中指出,在《鲸》这节课中,陈老师借助电子书包,让学生的思维展开了翅膀,让学生的认知更具趣味,丰富和完善了课程的实施,体现了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同时,这节课也得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庆贵和华南师范大学刘繁华教授的高度评价。
据悉,《鲸》这节课是番禺区教育局开展“智慧教育”项目的一个缩影。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早在2012年3月份就启动了“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和“让教育服务随处可行”为理念的“智慧教育”工程建设,以清华同方知好乐电子书包系统和安全可控的星海平板为技术依托,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途径,促进番禺教育高位、均衡、内涵式发展。目前,全区43所中小学实验学校正积极开展电子书包实验,涉及高中、初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参与师生13000多名,并已实现了常态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清文)